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蒋欣甫
创建于2023-11-18
阅读 22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独特理念。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书中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蕴含着哪些丰富的思想内涵呢?中医对于“病”和“未病”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呢?


一、什么是“病”?人为什么会生病?

中医学认为,疾病就是一场“正气”与“邪气”的战争。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主导因素,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正气就好比人体的房屋,房屋牢固结实,病邪自然难以进入,若房屋墙壁有很多缝隙,邪气就会有机可乘、趁虚而入导致疾病,因此正气是决定发病与否的关键。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受到风、寒、热等邪气而引起感冒、咳嗽,以及当前流行的新冠病毒也是属于邪气中的疠气致病,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疾病就是人体在正邪斗争作用下出现的阴阳失衡状态。     


二、什么是“未病”?

“未病”是一个相对概念,既包括没有生病的健康状态,也包括疾病的早期和恢复期。“未病”是指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疾病,即现在还没有发病,还没有发展或复发,但未来有可能发病、发展或复发。


三、什么是“治未病”?

“治未病”就是以预防理念为指导,针对“未病”的不同状态、不同阶段进行调理,提前采取适宜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内涵包括未病先防、欲病治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01未病先防——没得病,要预防

未病先防,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疾病的发生,与正气和邪气两个因素有关,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因,邪气是发病的外因。因此,预防疾病一方面要增强机体的正气,通过情志、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的调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做好防范、远离病邪,及时趋避风、寒等病邪的侵害,勤洗手,讲卫生,消除有害因素的侵袭。


02欲病治萌——萌芽期,早干预

欲病治萌,指在疾病的早期萌芽阶段,及时捕捉疾病的信号,采取适宜的措施积极干预调治,以杜绝疾病的生成。


这一阶段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身体内已经有了疾病的萌芽,虽然还未显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如果不及时发现加以干预调摄,就会向着疾病的趋势发展。比如中风病人在发病前常出现头晕、手麻等先兆,要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就可以避免许多危重病症的发生。


03既病防变——得了病,早治疗

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已经发生后,要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小病成大病,轻病成重病,或累及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扁鹊见齐桓侯”的故事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疾病发展的过程以及延误治疗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要尽早发现疾病信号并及时就医,切不可讳疾忌医。      


04瘥后防复——恢复期,防复发

瘥后防复,指在疾病刚刚痊愈时,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处于不稳定状态,要注意多方面的调理。要注意饮食调节、劳逸结合、适避寒温、药物调理等等以扶助正气,并避免各种诱因,预防疾病复发。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这些经典内容不断提示人们对于疾病要立足于预防,而非等到生病之后才去治疗。“治未病”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人们防治疾病,为人类防控疾病、维护生命健康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阅读 22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