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羊城热情如火,燃起心灵的火花!11月17日,华南师范大学的校园里热闹非凡,五十名师德师风培训学员从五湖四海汇聚一堂,他们的到来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和热情。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2023)”——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培训者团队研修项目的开班典礼在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举行,典礼由教师教育学部副部长黄道鸣主持。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部长、项目首席专家王红教授和教师教育学部党总支书记华维勇亲临现场,为学员们加油打气,并表达了对这次培训的重视和支持。王红教授鼓励学员们要把握机会,互相学习,互相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师德修养。她希望学员们能够通过此次培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师德师风工作者贡献力量。来自新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的蔡群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蔡群老师的话语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这种热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她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师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做出贡献。蔡群老师表示,学员们将珍惜这次机会,努力学习,共同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师德修养。同时,他们也将把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带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力量。
典礼结束后学员合影
随后,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永刚教授不负众望,带来了题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彩授课。张教授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深入解读。他从“另一中叙事的重要性、一种‘整体思维’的体现、这一代‘青年发展’的最大可能性、讲好中国是现代化的故事”四个方面入手,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张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首先需要理解和把握好其背后的叙事方式。我们不能仅仅从西方现代化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式现代化,更要看到其背后所蕴含的独特历史、文化和制度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特点,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张教授还谈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于青年发展的最大可能性。他认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中国式现代化为青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机会。青年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力量,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张教授就如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给出了指导建议。他认为,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需要从生活逻辑出发,结合实际案例和生动细节,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特点。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传播方式的创新和多样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媒体平台,让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更好地传播和推广。
通过张教授的解读和指导,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如何从生活逻辑出发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对于我们放在时代发展大局的角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极大的帮助和启示意义。我们应当认真学习领会这些观点和建议,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更好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充满活力和创意的下午,班主任刘华杰老师带领全班进行了团队建设,全班分为6个小组,分别选出组长,各小组合作设计了带有自身特色的组名、口号以及组徽,并一一上台展示。在整个过程中,全班的气氛热闹而活泼,每个小组都展示出了他们的个性和独特魅力。通过团队建设活动,组员们有了更多的机会相互熟悉,相互配合,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这样的团队建设活动不仅为日后的师德师风培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让学员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加紧密地合作,共同进步。期待在未来的培训和学习中,各小组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展现出更多的精彩!
班委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