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来的,指的是“新课程、新教材”,其核心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让学习真实发生。
为了推进我市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高质量实施和提升我市高中化学教师业务交流能力和教学水平,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于2023年11月16日(星期四)下午在桂林市桂林中学临桂校区5号楼二楼阶梯教室举行了高二化学新教材课例展示暨大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来自市区和各县(市、区)的高二化学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教研活动主要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观摩研究课,二是教学反思与评课议课。
在观摩研究课环节,分别由桂林市桂电中学的刘嘉娴老师执教《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和桂林市桂林中学林勇老师执教《沉淀溶解平衡》(第二课时)。
图1 刘嘉娴老师授课中
刘老师以肾结石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需要多喝热水导入,创设了与生活相关的情景问题,通过回顾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等,让学生通过学习新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之后又结合了之前学过的离子积常数,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学习了溶度积常数的概念,轻松突破课堂难点。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刘老师一直注重和学生的互动,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很好的践行了“双新”理念。
图2 林勇老师授课中
林勇老师以生产中如何除去废水中的氢离子和铜离子以及锅炉除水垢的情境导入新课,根据情境素材和相关信息提出问题,由学生设计方案,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对学生方案的不断优化,层层深入,巧妙的向学生介绍了沉淀生成的两种方法——调pH法和加沉淀剂法。在林勇老师的课堂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思考,主动学习。通过这样的授课方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以老师的教为辅,让学生实现真正的学习,同时,授课情境的选择还可以增强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图3 老师们在评课中
在教学反思与评课议课环节,首先是执教老师的教学反思,两位执教老师都认真的总结了在授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评课议课环节,主要由桂林市国龙外国语学校、桂林市第一中学、桂林市第八中学、桂林市第十八中学和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教师代表对两位执教老师的授课情况进行了点评。
评课老师们一致认为刘嘉娴老师在执教时,课堂引导非常好,重难点把握到位,重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提升。刘老师经验丰富,笑容亲和力强,互动交流多。但是也存在课堂容量大等不足,如果部分难点内容讲细一点、语速放慢一点将会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对林勇老师的评价主要为课堂详实,紧跟高考,从实际出发,逻辑思维缜密,利于学生的思维提升。从工业除杂出发,层层推进,创新意识强,重难点把握得当,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总而言之,两位执教老师的授课是非常好的示范,可以给年轻老师非常大的启发。
图4 教研员黄亚玲老师做总结点评
图5 黄亚玲老师为执教老师颁发聘书
在活动的最后,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教研员黄亚玲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给执教老师颁发聘书。黄老师对两位执教老师的授课做出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两位老师的授课,也鼓励各位年轻老师向他们学习,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同时,面对广西即将到来的新高考,黄老师也为了大家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她希望老师们要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化学学科地位,同时上课时不用过多扩展,重点把握基础知识,高一高二打好基础,扎实学习,但不用太难,难偏题少涉及,这样不仅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有获得感,也为高三的冲刺打好基础,为高考冲刺高分做好准备。
伴着灿烂的夕阳,此次活动落下了帷幕,各位参会老师也都是收获满满,在之后的日常教学中,我相信各位老师也一定会在“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优质课堂,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共同为桂林的化学教育改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