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本次课程标准修订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总结语文课程改革经验,解决课程标准实施问题,结合国际课程改革动态,稳步推进。
(一)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体现未来社会人才培养新要求。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语文课程应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教育政策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国家主权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方面的政策精神,亟待在语文课程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强化、落实。
(二)认真总结十年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探索我国语文课程建设新方向。
十年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取得了突出进展,如强调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认识不断深入,实践探索逐渐深化;重视积累,尤其重视诵读优秀诗文、阅读经典名著,大幅度提升了学生优秀诗文的积累数量和掌握程度,整本书阅读也呈现出较为可喜的实践样态,一些地区和学校涌现出一批优秀实践成果;努力变革教与学方式,重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理念深化、实践形态多样。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很多教师还习惯于碎片化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囿于单篇课文逐段逐句的分析讲解,自上而下的灌输现象还较为普遍,缺乏课程内容整合和问题探究设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不深入不突出,考试内容和形式依然没有大的改变。
语文课程改革应在总结和反思中继承、创新,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1世纪以来,经过20多年的理念探索和实践创新,语文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中逐渐呈现新的方向和特点。就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而言,从原来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强调语文素养,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加彰显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凝练和集中体现育人价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核心素养应时而出、应运而生。课程理念发生变化,必然引发系列、整体的课程变革,必然催生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考试评价等。例如,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语文课程需要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需要重新思考与安排课程目标的指向和呈现方式。相对于其他课程,语文课程在构建课程内容方面更加富有挑战性,如何确定语文课程内容的维度、要素以及呈现方式等都极其艰难并富有争议。当然,如何研制素养型语文课程学业质量也较为艰巨。例如,刻画学生在具体语言运用情境和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关键表现,不仅要从核心素养出发并结合语文课程内容,还要提炼、概括学生实际的语文学习表现。
(三)把握世界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关注国际课程改革新动态,探索具有一定世界影响的中国特色语文课程标准。
二、课程标准修订的思路
在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课程标准修订组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小学课程中的要求构建课程内容。基于核心素养构建课程目标,以学习任务群的课程内容呈现方式体现语文课程新变革。
(一)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课程标准修订继承语文课程“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传统,对标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特别是严格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重要文件内容,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部分提出明确要求,促进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建立文化自信。
(二)以核心素养为统领,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和结构化课程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后,广大师生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既要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相衔接,又要突出自身的基础价值和阶段特征,这些要求应该充分体现在核心素养内涵的阐释中。同时,还要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研制体现核心素养特征的学业质量标准。更为艰巨的任务是要整体设计、重点突破,构建结构化课程内容,以解决长期以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缺失的问题。
(三)突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整合性、情境性和实践性,推动语文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深度变革。
《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上以核心素养统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重要环节,追求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和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避免知识点、能力点的简单线性排列,以及学科知识的逐点解析和学科技能的逐项训练;以语文实践为主线,以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目标与内容、情境与活动、过程与评价、资源与技术支持等相关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从而加强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打通语文实践活动与社会生活,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逐渐积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经验;以学习任务群的实施为抓手,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真正推动评价和考试发展,关注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典型表现,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三、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一)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构建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
在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特点和要求,确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并阐释其内涵,明确核心素养的关键表现特征、指向及其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相对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强调核心素养的阶段特征和育人价值指向,强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求真创新的品质,以及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在阐释核心素养内涵方面,更加突出出学生内在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更加强调学生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呈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语文课程特点的关键成就表现。同时,积极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不同于以往“三维目标”的思路与表述,本次课程标准修订基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凝练关键要素,统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总目标。总目标共9条,第一条为总体概括,后八条两两组合分别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进行表述。另外,对当段目标进行调整、整合,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类语文实践活动呈现学段要求。在每个学段要求的最后,还增加了该学段在落实目标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具体学习要求。
(二)强化语文课程内容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构建结构化语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坚持以文化人,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主题和载体,同时还选择反映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科技进步、日常生活,特别是儿童生活等方面的主题和载体。强调加强语文基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掌握适应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需要的语文知识和关键能力。另外,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情境、学习主题和学习方式,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引导语文育人方式的变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每个学习任务群贯串四个学段,螺旋发展,体现学段特征,既突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又与普通高中教育相衔接。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有所侧重。
每个学习任务群都融合了学习主题、学习活动、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等关键要素,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按照学段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实现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体现了典型性。学生通过典型内容的学习,经历典型的学习过程,掌握典型的方法和策略,获得典型的情感体验,提升未来学习、生活和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
(三)研制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刻画四个学段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表现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四个学段的课程内容,按照日常生活类、文学体验类、跨学科学习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分别描述四个学段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四个学段的语文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基本依据。
(四)明确过程性评价和考试命题要求,突出评价和命题的导向性。
课程标准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出发,针对语文课程实施中的过程性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两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应统筹安排评价内容;应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整体性;应拓宽评价视野,倡导学科融合。同时,要针对课堂评价效率至上、作业评价数量为先、阶段性评价干扰日常教学等突出问题,分别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具体建议。
课程标准从命题原则、命题规划、命题要求等方面,对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引领考试评价改革方向。结合各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内容,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沟通合作等共同素养的考查;命题力求简明、实用,题目表述简明、规范,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导向作用。
(五)积极回应现实诉求,落实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
一是强调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和结合,减缓坡度,降低难度。例如,在教学要求部分强调,要注意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第一学段汉语拼音教学内容要注重趣味性,应分散难点,逐步安排认读、拼读、书写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合理安排识字、写字内容,如第一学段四个学期的识字、写字应由少到多、多认少写,注重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一年级第一、二学期会认字、会写字提出具体要求,分别大致安排250个、350个,其中二分之一的字会写。三是强调幼小衔接,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教材编写要求等部分都强调要注意幼小衔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