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提出了新时代教师队伍高标准建设的方向和根本遵循。倡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教育为志业,不断增进育人智慧”。我县举办的第五届“音河杯”课堂教学擂台赛切合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为进一步促进县域教育教学高质量、快发展,全力调动广大教师增进育人智慧、促进教学学相长,共享教育资源。初高中生物学科共30名教师在进修校统一部署下,认真参与此次赛课活动。初中阶段的初赛结束后,生物学科有四位教参与决赛。
一、两类“关系”有改观
生物学课堂要发生质的变化必须要关注“教和学的关系”。此次参赛的教师中大多数关注到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表现较为突出的是第四组参赛教师,他们的年龄都在46周岁以上,在前期课改进展速度较慢的背景下,经过多次培训和学习,在教学设计方面大都做到了关注“学生活动”的设计,以及提高学生活动效度问题。尽管最终的效果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但我们看到了可喜的变化。同时,由于赛事要求必须是“非本校授课”可以很好地暴露出我们在日常贯彻“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时的疏漏,便于日后改正。
第二类关系即:“人和文本(教材、导学案)的关系”。 在人和学习内容的关系上,过去部分教师表现为过度强调对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客观尊重,而忽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次赛课中第三组参赛教师表现较好,他们能够以教材内容为基本依托,对其进行调整、拓展和延申。一改过去,在教材上记录所谓“重点内容”,强化文字记忆,但在导学案应用上还有一定问题。
二、课程“优化”见起色
擂台赛这类赛课活动,由于教师备课、试课、听评课周期较长,因此要适度提高评课标准,评委更关注的是“新课程要求的体现”和“课程的优化发展”。这一观测角度最经得起推敲的是第三组和第二组参赛的部分教师。他们已经基本摆脱了旧有的不良教学习惯,有主动体现新课程要求的意识,比如:生物学科素养目标的落实,教师在能够做到通过教学素材的广泛应用、依据学生的思维规律设计学生活动等,引导学生主动生成相关生物学概念。
特别是一少部分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新的改革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通过创新实验教学手段、优化实验器材等方式,让生物学科的“探究实践”素养扎实落地,彰显了实验学科的本质与特色。很多教师克服了交通及沟通上不便利,自已准备了较为充足的实验器具和实验材料供同学们课堂上使用,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些老师对此次擂台赛的重视和敬畏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三、两种“学习”讲协调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建设推行至今我们多次认真梳理了存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此次擂台赛我们专门关注了一项突出的问题即: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此项内容第三组的参赛教师普便表现较好。主要表现在学生活动的组织比较有效,尊重学生个体的学习权利的同时能很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两种学习方式灵活切换,较好地保证了学习效度。课堂上师生关系较为融洽,许多参赛教师对小组活动奖励环节“倾囊投入”,极大的激励着学生的参与热情,真诚地表达了教师对“新学生”的配合所给予的感谢与留恋。
针对赛课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严守“深度”备课、研课、磨课的原则
教学流程必须要反复打磨,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组内听评课、业务领导指导等,我们要将自己的设计思路、实践过程展示给组内的老师,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和经验。可以找部分学生来讲讲他们听课后的真实感受,让自己的设计思路可以从不同角度得以回馈,并加以改进。
通过此次擂台赛特别想对两类教师提两点希望:
一是,对于本专业教龄短的教师必须改变备课思路,多听课、多看课、多参与教研活动,尽快提升教学设计能力;要学会应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教学过程要把握好重难点内容。备课环节,务必关注教学参考书的合理使用。
二是,对于非本专业的生物教师千万不要把生物课上成语文课。要进一步加强课标学习,明确“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本质区别。
二、精研策略与学生活动力求“深度”达标
任何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学生活动的设计都只为一个目标即:素养目标深度达成。只为表面热闹的教学手段不用也罢,但有些活动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有效提升学科素养,比如教师精心设计或经改良后的学生实验就非常值得推崇。同学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即增添了兴趣又培养了新课标中“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的学科素养。
为提升小组参与度,学生活动设计要将“较难”的问题按难度梯度分解开,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三、积累赛课经验,储备能量,提升赛课质量
赛课大都要面对陌生学生,所以首先要做好工作热情的储备,要给予孩子们积极的影响。赛课要求教师提前入班熟悉学生,这段时间可以留意学生名单,课上借助记住部分学生的名字并给予评价的方式,快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有意识地训练语言的凝练性,课上减少不必要的说教,控制好语速、语调。让重难点内容通过老师表述迅速引发学生的关注。同时,教师要学会通过有节律的表述方式把控好课堂节奏。
四、常态课加强语言训练,提升教师课堂魅力
在日常生物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教师评价语言务必关注到“生物学语言的规范使用”,过于生活化的表述和非生物学用语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认知困难。因此要关注教学细节,保证生物学的“科学特征”。二是,在保证科学、严谨的前提下尽量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在日常生物课堂上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要习惯并熟悉孩子们的“语言频段”,尽量缩短年龄差导致的笑点不同频等导致的尴尬。
五、重新审视“导学案”在生物课的重要作用
(一)“导学案功能”的再认识
加强导学案编写的专项学习和培训,认清导学案的核心功能是孩子们学习新知的“导航灯塔”,没有导学案学生的学习无法实现内化。因此,导学稿必须是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的学习“框架”,是未来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依然可以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有力支撑。
(二)“导学案留白”的再理解
请大家务必关注“导学案留白”问题:如何留白,哪些内容留白值得深入思考。留白不是把书本语言变成填空处的“白”,而是要将教材内容串线的过程中依据学生思维规律设计出来了的有思维含量的、有开放度的问题。这些问题后面紧跟的空白,是学生要通过思维活动生成的“答案”,自主完成的“留白”处。留白更是要给学生留时间、留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主导课堂。
(三)“导学案习题”的再设计
习题设计要真正做到“分层”,要求教师平时认真研习新课标、多练中考题,尽快掌握中考中的核心考点,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题。比如:“基础训练、拓展训练、中考链接”三个版块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
六、给高中教师的“管窥之见”
给高中教师备课的一点建议:“学情”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但不能成为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桎梏。赛课中面对相对层次较高的学生,教师明显感受到备课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导致学情反馈不真实,影响课堂实效。透过此类现象,我们要反思长期面对同一层级的学生,是否被动的影响教师备课的思路,甚至会影响自身专业成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提醒大家为尽快顺应新高考形式,必须强化完善自身专业知识,加强教学技能训练,多渠道研究和践行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面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而游刃有余。
七、习题课要有素养目标意识,创新教学思路
决赛我们采取同课异构形式,在同一类型的课堂上观测选手的综合素质。共性问题是关注学生习题正确率高于关注素养目标落实本身。将互改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展示,将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将错因充分暴露出来,或学生讲解,或师生共议。针对有代表的共性题设计相应的变式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通过多层次、多样性的训练,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反思此次教学擂台赛最大收获即:教学相长、资源共享。唯愿全体生物教师“以教育为志业,不断增进育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