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的前驱病变被称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既往称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包括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高危型HPV(HR-HPV)是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并非所有感染HPV的女性都会患子宫颈癌。在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患者体内,大多数HPV感染可在6~18个月内通过自身免疫应答而自发清除。子宫颈SIL的风险随着HPV亚型、感染持续时间、免疫抑制状态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紊乱,HR-HPV持续性感染将显著增加子宫颈病变进展的风险。
①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也就是俗称的1级病变(CIN1),这个属于轻度病变,不用太担心。从临床上来看,50%-60%的患者在一年的随访期内可自行转因,20%~30%维持不变,只有10%的患者会进展为癌前病变。治疗上多采用随访、药物、物理治疗等保守方法,只有少数怀疑有进一步发展倾向的需要做锥切手术。
②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俗称2-3级病变(CIN2/3),发展成浸润癌通常需要几年到十几年时间不等,一旦发现就需要通过积极治疗阻断其进一步发展。
作为少数明确病因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第一个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的疾病。比如,现有的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
但疫苗面临更多尴尬,除了对接种人群有一定的年龄限制以外,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来说,打疫苗显然已经不适合了。
于是探求解决HPV感染的方式,也逐步从疫苗预防延伸到免疫疗法。
免疫对于HPV清除的重要性
HPV感染疾病之所以久治不愈,是因为患者体内存在HPV靶向免疫功能的缺陷,不能有效清除潜伏在细胞内的HPV,形成相关病变久治不愈。要清除潜伏在细胞内的HPV,增强患者HPV靶向免疫修复,免疫重建是关键。
在患者体内,当HPV病毒入侵到人体内的时候,受HPV感染的宫颈角蛋白细胞首先激活免疫反应,宫颈角蛋白细胞可以起到固有免疫和抗原呈递的作用。宫颈角蛋白细胞可产生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8(IL-18),以及其他特异性趋化因子,例如CCL2、CCL20、CXCL9等。这些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可以招募和激活包括NK、T细胞在内的多种免疫细胞。受HPV感染的宫颈细胞可被招募和激活的免疫细胞杀伤,这些被招募和激活的免疫细胞通过免疫级联反应,招募更多的免疫细胞到感染部位,共同杀伤受感染的细胞。并积极地调动感染皮肤黏膜细胞修复功能,来阻断相关病变特别是宫颈癌的发生。
温热免疫技术对女性高危HPV感染更具威慑力
2019年,中科院陈键锋老师团队研究得出:当机体温度达到38.5℃及以上时,会促进免疫细胞中热休克蛋白Hsp90的表达。在热刺激后,Hsp90会被招募到细胞膜上,与α4整合素“结合”,这能大大加速免疫细胞的“运动”,使其可以快速赶往感染部位的淋巴结和组织,发挥提升免疫力的强大功能。
参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做出的一项44°C局部热疗对清除宫颈高危HPV概念验证、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得出临床效果。结合HPV病毒的特殊性,即使治疗可以成功地从宫颈组织中去除HPV病毒,存在于阴道粘膜中的人乳头瘤病毒也可能导致宫颈当下治疗技术的主要弊端是与育龄妇女未来妊娠相关的并发症以及治疗效果的有限证据。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针对HPV的预防性疫苗是安全的,并且提供了针对病毒的免疫力,但是对这些疫苗的坚持性很低,并且关于在已经确定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的反应的数据有限。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有效和安全的选择,能够针对常驻HPV的主动免疫应答——温热免疫诱导技术应用于妇科高危HPV感染应运而生。
与传统手术的治疗原理不同,温热免疫诱导疗法从宫颈癌患者致病根源入手,以温热促进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游走发挥靶向抗癌功效,达到有效治疗HPV病毒的目的,同时修复、增强人体免疫系统。
如今,温热免疫诱导技术作为一种新兴,快速发展,且具有显著疗效的治疗性手段,已经应用在皮肤性病HPV病毒疣临床诊疗,不仅为HPV病毒疣患者提供了治疗的又一途径,下一步也将对妇科高危型HPV感染的治疗展开尝试开启新的大门。
随着患者的需求和团队研究的不断深入,温热免疫诱导技术对妇科高危HPV的临床科研试验也提上日程,我们也期待,温热免疫诱导疗法可以尽快的投入妇科临床的使用中,补充免疫清除HPV的技术空白,为广大HPV感染及宫颈病变患者带去福音。
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