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记好景

燕燕飞过天
创建于2023-11-17
阅读 24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我第一次发现中国柑橘博览园的园区门口卧着一块宽大巨石,上有三排红漆大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黄岩蜜橘筑墩栽培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巨石后面的通道两侧分别是四块高约3米宽约4米的石碑,镌刻着黄岩知名书法家们敬录的历代咏橘诗句,无论草书还是隶书,黑色的字迹都遒劲,仿佛要力透石面。巨石和石碑是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也是。

      这么有份量和设计感的大门口,让我觉得中国柑橘博览园像一所农业大学。每一株橘树都是一间教室呢,橘子外貌大小各异,代表着神态个性完全不同的学生,塑料防护网上方形的小格子就是教室的窗户。几乎每棵橘树都结满了果子,这就意味着大批本地早橘子将要“本科毕业”,出路形势严峻。作为“班主任”的橘农们不禁感叹:去年五元一斤的橘子不够卖,今年只有两三元钱一斤,零售最好的也只卖到4元一斤。为了更好地解决出路,如“应届生校园招聘会”一般的“柑橘节”将轰轰烈烈地召开。

      为数不多的槾橘树长在路边,橘子还是青色,它们是在慢慢地“本硕连读”吧。早橘们提前毕业出去了,而乳橘、朱红橘则是少数冷门专业的毕业生。等到所有的橘子都离开“教室”,这座大学将迎来寒假,一直等到来年四五月橘花盛开的“春季班”开学。到时会有络绎不绝的游人和蜜蜂一起抵达“校园”,就像游人到武大赏樱花一样热闹。

      平常只有农人和游人的林间栈道,因为海宁、乐清、黄岩三地作家们的加入而有了文人的气息。更何况不少作家兼具画家、音乐家、翻译家等身份。十月底的阳光温和又明亮,橘叶桥下,一条大河波浪宽。来自潮城 、2023赛迪百强县、甜了千年的城这三座城的朋友,漫步橘叶桥,通过文学交流而加深了解,切磋写作技艺。

      在空中栈道,游客们远眺松岩山上的石大人峰,俯视园区的累累硕果,一日看尽橘园景:“荷尽菊残秋欲老,一年佳处眼中来。”成果背后是橘农们日复一日汗滴树下土的低头种植,和对花朵、果实的仰望。在黄岩名人馆门口卖橘的一位农妇说,一年里光是消灭橘树的害虫就要进行十多次的农药喷洒,更别说平常的除草、剪枝、施肥、清园等劳动,以及筑墩栽培新苗—这可是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栽培技术和系统工程。

     甜蜜的丰收果里深藏着农人们平日里的百般辛苦。

      春天,我们把嗅觉开启到最强档;秋天,又让味蕾尽情绽放。同样,也有很多红蜘蛛、蚜虫、虱、蛾之类的害虫迷恋橘花的香,垂诞橘子的甜。在嫩梢发芽、花期露白、小果膨大等每一个节点,橘农们都得做好防治害虫的准备,细心呵护。在中国柑橘博物馆放置农具的区块,一根旧扁担旁悬挂着一个画框,框里是一张有些泛黄的宣传图片《柑桔采收十大注意》,浙江省农业厅特产局编,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副食品经营管理处翻印。画面中的人物和背景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样子,“橘”字也采用简体的“桔”。十张图片中描绘的十大注意事项,简直是橘农在十个月左右的辛劳培育之后,隆重迎接“新生儿”的出生仪式:桔箩垫草纸、桔篮垫粗布,旧篮旧箩在采收前必须洗净、晒干、垫好。采收前将指甲剪平,以免刺伤桔果。轻放、轻倒、浅装、小心挑运,少晒太阳勿淋雨……

      记得母亲当年种橘时,就是按照这些注意事项严格执行的,这也应该是祖祖辈辈传承了一千多年的宝贵经验财富。从古至今,父老乡亲们通过生生不息的辛苦劳作,酝酿出了生活的富足和甜蜜。

      比如,朱熹于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到黄岩兴修水利讲学。是时“钱氏以勋旧贵戚来居台”,他们为了给皇家送礼,到黄岩来买柑橘,“为楮(币)动以万计”,头陀、断江橘区,“地余四里,皆属富人。”

      再比如,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只有父亲的微薄工资在养家糊口,一家五口搬出狭小老屋后,新造的毛坯楼房是“叙利亚风格”,窗户是几个大窟窿,有风雨来,母亲就把尼龙薄膜钉在木框里当窗户遮挡下,三层四层也没有楼板。通过一年又一年在橘园中的辛勤付出,家里的窗玻璃装上了,弟弟妹妹在三楼都有了各自的房间,我也从爷爷奶奶的老屋乔迁至家中四楼。我站在四楼的平台上往北边眺望,可以俯瞰村里的大片橘林—那是村里的柑橘博览园。据《中国柑橘发展史》记载,“改革开放后,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把柑橘作为农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作物来发展。”确实,母亲从原来一个铜板分成几瓣花的捉襟见肘,到从商贩手中接过一车橘子换来的一沓钱,然后手指拈一点唾沫数了起来,这种有点“阔”起来的感觉从未有过。

      一辆农用三轮车停在园区门口镌刻着屈原《橘颂》的石碑前,车把上挂着一把咖色旧伞,车斗里是一叠黄岩蜜橘专用纸箱和一个白色塑料橘筐。这样的乱停放现象似乎有碍观睹,细细一想,文学来源于生活,橘子是农民们付出心血和汗水的作品,橘子的颂歌其实正是橘农用他们的农具和文人们的笔墨合作完成的: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未解新禾何早发,始知名橘须高培”

      --“橘园风景异,此木正多荫。”

      --“剖剥喷香雾,入口甘琼浆。琼浆未云贵,所贵乡味长”。

      --“霜后思新橘,梦中归故山”。

    ……

      作为颂歌的另一“合奏者”,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功不可没。创建于1936年的该研究所,离中国柑橘博览园约四公里。在近20多年里,推广柑橘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面积达100多万亩。当年和母亲一样的种橘户,是把柑橘研究所推广使用的新农药的消息当作权威发布,把所里印发到果农手中的小册子当作定心丸的。农民相信科技的力量。

      今年的柑橘节,政府举办了黄岩蜜橘起源与传播国际研讨会,邀请了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美国等国际专家及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浙江大学、浙江柑橘研究所等专家参会并作报告。内容主要涉及柑橘育种方面,其中包括黄岩蜜橘的DNA溯源报告。如今,分子生物技术也运用到柑橘的育种、栽培等各个领域,开阔了柑橘栽培的新思路,给柑橘注入了新活力。

      在蜜橘上做文章,除了科技研讨会、金秋十月“散文百家走进橘乡黄岩”采风活动,还有在官河水街、五洞桥区块举办的一些大型文旅市集和文化活动。

      小时候,从桥上街经过五洞桥到西街,花一两分钱可到街上店铺借小人书坐在小凳子上看,江边的老阀门厂会议室要放电视了,观众就会蜂拥而来,黑白电视机里播放着早期的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和《加里森敢死队》等,大伙儿都看得入了迷。如今,黄岩图书馆二楼有多少小人书啊,坐在朝南的落地窗边,大量的读物可以免费从早看到晚,碰到视听阅览室有电影播放,还可以选一个座位静静观赏两个小时。采风活动的前一晚,图书馆一楼报告厅里就有《散文百家》主编兼社长高玉昆的散文讲座。

      五洞桥两头的西江岸边已成官河古道,桥也恢复到古时候的样子。柑橘节期间,中央台2023全国宋韵服装时尚设计大赛决赛在五洞桥拉开帷幕,起伏的桥上石级成了T台,高大的赵伯澐铜像与前几排的领导座位挨在一起。曾经修建了五洞桥、拥有无数宋代华服的赵伯澐,始终用一双忧郁的眼睛看着走秀的模特。看到一个好的作品,他的左手似乎想撩起长衫走过去,然后像一位评委老师一样问设计师:“你的梦想是什么?”

      一千年的历史并不遥远,它可以和现实重合。

      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错中,更深入地了解并热爱生活的这片土地。这是父老乡亲们付出过勤劳和智慧的土地,也是科技和文化带来日新月异变化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欣赏柑橘博览园里“夏到花如玉,秋来子似金”的好风景;喜看生生不息的橘树带来的丰收好年景;体会物质和精神越来越富有的好光景……

       所有的好景必须要记下来。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群好友)

阅读 24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