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来好时光,专家引领拓视野。
11月15日下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第二轮省级培训在福州拉开了序幕,首先由物能学院党委书记林玉辉介绍了师大物能学院的发展,他鼓励老师多学习,积极投身教育事业。
紧接着,陈峰教授给开设了第一场讲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析»。陈教授阐述了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指出课程的理念是培养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她强调教师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整体把握教学,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实现学生真实地学习;强调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引领学生认识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为祖国培养创新人才。最后陈峰教授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指导老师如何撰写可测可评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老师们受益匪浅。
11月16日上午第一节课,厦门双十中学的郭艳辉老师展示了一节非常精彩的活动课堂——«我是色彩魔法师»。郭老师以设计“颜色小屋”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获得白光以外的其它色光。学生用三棱镜、彩色透光片、LED灯、不同颜色的卡片等,通过折射、反射、光的混合等不同方法,探究了白光是复色光,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问题等。利用探究的结果,学生成功地设计了“颜色小屋”。整个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生本课堂,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体会了合作的重要性,还领悟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培育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二节课是由福州四中桔园洲中学的林捷老师带来的«制作简易温度计»。林老师由实验室的温度计无法测量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引出本节课的任务——制作温度计。以此任务为统领,林老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出了三个分任务:材料选择、工作原理、制作并检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自主探究,分工合作,不仅复习了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特点,学到了动态电路分析的方法,还利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制作了温度计,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紧接着,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陈宗荣老师开设了 «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设计»的讲座。在人工智能越来越普及的背景下,陈老师认为教师的作用不仅是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要以大概念促进内容结构化,从大概念实施整合性教学,还介绍了以单元为单位的整体教学。陈老师以理论为指引,以具体的学科案例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大单元开发和设计路径、构建单元概念网络的基本步骤、单元教学设计路径等。陈老师还阐述了大概念与学科思想观念的区别,大观念、大单元、大任务的关系等。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学员们认真聆听,感叹于专家的博学、严谨又不失幽默,也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务必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让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落地生根。
11月16日下午,福州四中桔园洲中学的高春丽老师开设了«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校本实验开发与应用»的讲座。高老师从课标角度阐述“备、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着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详细介绍了“备、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要求与操作方法。高老师介绍了四中桔园洲中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具体展示了创新实验激发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高老师展示的实验涉及光、力、热、电、声等各方面的内容。学员们感叹于高老师的动手能力,佩服高老师的教育情怀。
紧接着,福建师范大学的林钦老师带来了无比欢乐的«“空气的力量”项目实践»,林老师认为老师要先学会教自己,才能教学生。接着在林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现场制作了希罗喷泉,大家热情高涨,享受动手的快乐。
晚上,学员们参观了福建师范大学物能学院的实验室。大家观赏了自制的教具,体验了高科技的仿真实验。
11月17日上午,南宁师范大学罗国忠教授开设讲座«提升思维的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罗教授通过具体例题,详细地解读了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含义,浅显易懂。并传授如何在具体教学中运用思维方法分析学生的思维障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罗教授通过剖析大量的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讲授运用科学思维等方法设计教学,发展学生的素养。罗教授喜欢跟学员们互动,大家热情高涨,收获满满。
来时花满路,归时果满枝。两天半的研修,老师们收获颇丰。培训研修激发了老师们深耕杏坛的教育初心,鼓励大家同心互助、潜心前行,与同行们共谱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