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
个人简介:关程元,吉林市滨江南路学校数学教师。曾获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大赛一等奖、校先进个人、优秀任课教师。
【问题的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真正的做到积极发言,并不是简单的事情,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的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学生干脆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好习惯。
一、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二、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效果。
三、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我们要注意在学生的合作交流时帮助他们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赖,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虚心向他人学习请教的良好风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交流中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评价的形式一般有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几种。
1.个人自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交流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履行自己承担的职责。
2.小组互评。目的是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和谐的共同的完成学习任务。
3.教师点评。目的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交流,像科学家那样去投身科学探究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方法是:①加强鼓励。使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真切地体验到合作交流的成功与快乐;②加强指导。教师适时评价学生活动,要在鼓励的基础上,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不良的偏离课堂探究主题的无谓的活动,使他们能够高效率地经历探究的过程。
文字:关程元
审核:王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