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本无华,相击而发灵光;水本无波,相荡而起涟漪。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是教研创新的新举措。为了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标准,推动我校高质量课堂的建设,探索高效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青年教师提高课。一节节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课堂,充分显示了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魅力。
精彩瞬间
李河璐老师——六年级语文《夏天里的成长》
课程开始,河璐老师就带领孩子们走入文本,充满感情地朗读,感受万物在夏天的成长。接着通过展示一组组照片,从栩栩如生的动植物到美轮美奂的生长视频,再到雨后竹子快速生长拔节的声音,让孩子们跟着文字,随着老师的步伐,走进了到处是成长的夏天。
在课堂教学层层推进过程中,河璐老师把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进行了有机融合,让学生找出中心句,明确中心意思,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
卫雪老师——四年级语文《爬天都峰》
卫雪老师站在单元教学的角度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从单元体系的框架下着眼,立足本节课的训练点,紧紧围绕如何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一件事展开教学,抓住了“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几个点进行习作的方法引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提炼习作的方法,在练笔指导中梳理习作的思路。
同时抓住为什么要用“爬”字引发学生讨论,通过看天都峰的高等,学生知道因为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动,大都是像猴子一样爬的,一字之解,助力了课文理解,加深了感悟。
马祯贞老师——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
祯贞老师从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入手 ,渗透了统计思想 。引导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从这两种统计图的优点中 质疑他们是否能直观的看出这些数量与总数量的关系 ,巧妙地引出扇形统计图 。通过学生计算、观察,提出问题 ,然后解决问题 。在学与练的过程中掌握了新知识 ,并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整节课环环相扣,老师旁敲侧击加以诱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整堂课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感觉。
交流反思
三位授课教师细致讲解了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思路,并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
研讨过程中,老师们各抒己见,围绕教师的课堂教学细致点评,大家畅所欲言,既肯定了教学中的亮点,又积极研讨课堂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为创建高效课堂献计献策。大家在交流中思考、探寻、分享,在思维的火花中共促成长,共同提升。
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教学好比是无涯之路,而行者无疆,唯有积跬步,方能致远。教学任重而道远,道阻且长,我们的每一次活动,每一次检验,都是一次改变,让我们在思考和实践中前进,智见教研,点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