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始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物”心所向 与“理”相约华山中学青年教师汇报评优课物理组

创建于2023-11-17 阅读1009

华山中学高中部于11月13日起开展“2023~2024学年高中部青年教师汇报课、评优课”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汇报课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升专业能力,加强备课组的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中高级教师的引领作用。

       11月14日下午高中物理组有王少康老师、岳远静老师、曹洋铭老师参加了评优汇报课活动。三位青年教师青春洋溢、专业扎实、以物理核心素养为核心、以实验为主导充分聚焦教材、学生、课堂,为大家呈现出一堂堂优质的物理课。

第一篇章:汇报课

备课篇---集思广益

岳远静老师和曹洋铭老师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多次在实验室挑灯夜战,自制实验器材以及各种教具,并进行了磨课,高一物理老师也都积极参与指导,提供宝贵的意见。

上课篇---精彩纷呈

岳远静老师的《牛顿第三定律》由多个有趣的实验结合力传感器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都具有力的相互性,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良好,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的物理核心素养。

曹洋铭老师的《牛顿第一定律》从高楼大厦受风左右摇摆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又通过阅读课本了解物理学史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到笛卡尔、牛顿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的发展。同时结合多个有趣的小实验如空气炮灭蜡烛让学生深切体会牛一,最后通过汽车碰撞实验升华主题,提醒学生坐车系安全带的重要性。

说课篇---脉络分明

岳远静老师和曹洋铭老师从课标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其内容详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第二篇章:评优课

备课篇---集思广益 

王少康老师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自制实验器材并从铁门关校区借来数据模块DRS教具,多次更改课堂引课调整课堂表格,高二物理组内老师也都积极给予指导。

上课篇---精彩纷呈

王少康老师用让书本自由下落可以将书中放置的卫生纸轻松抽出,给学生极大的视觉感受,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通过让学生演示在体重计上下蹲,发现体重计示数发生变化这一神奇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从而引出超重和失重现象。通过力传感器、弹簧测力计模拟下蹲过程,体会力和运动的关系,探究出超重、失重产生的原因;观察分析图像更深层次的理解超失重,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以及动手能力。最后播放航天员大量训练视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说课篇---脉络分明

王少康教师从课标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其内容详细,条理清晰,反思精准。

评课篇---以评促教

在聆听了三节精彩课堂之后,师傅徒弟齐聚,就评优课、汇报课进行了深度交流,由教研室吴娜主任牵头,山东青岛市第二中学的专家闫彩霞老师,高一高二老师在经验丰富的倪莹老师、闫戮非老师、田俊老师、肖燕老师、张建美老师的带领下分为五组,分别对三位青年教师的课程给予精彩点评。

专家评课篇

个人介绍:闫彩霞,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物理教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开设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研究课3节、青岛市教学公开课1节、研究课1节;曾获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案例、山东省优课、青岛市实验说课一等奖、青岛市“一师一优课”一等奖;发表国家级期刊论文8篇,其中中文核心3篇.参与两项省级课题。

闫彩霞老师评课:

她提到三位青年教师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物理思维,在课堂的把握上实验设计上都有独到的见解。三位老师的课程都是牛顿定律分别是现象、规律、本质、应用的层层递进。岳远静老师的课是力的相互性概念的建立,用实验形象验证普遍性,课程中既有传统实验又有新型实验,用传感器捕捉实时实验,时间分配合理。可适当延长实验探究时长。曹洋铭老师的课对物理学史的要求较高,通过惯性引入,由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层层递进的由经验到实验设问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王少康老师通过展示实验,抽取书中的纸、电梯、带孔水瓶、钩码+弹簧结合传感器,实验设计非常全面,实验情景贯穿本节课,实验分析等方面表现很好。

校内评课篇

田俊老师评课:

他点评三位青年教师的公开课学习目标的设定和达成完成度方面很好。思路清晰,罗辑严谨,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任务完成也很好.尤其是曹老师准确的语言表达和贯穿始终的育人观念令人耳目一新.下面我就曹老师处理得最好的一个点进行点评。本节课最难处理的是前人包括我们自己的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生活经验是错的曹老师在这里的处理不是像往常那样把问题嚼的细而碎,让学生不用 深层次思考就能得出结果.再把教学引向下一阶段,这是喂养的方法. 不利用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批判精神的形成.他是怎样处理的呢?他现场做了一个推粉笔盒的的实验.然后问学生你们赞成的利略的话吗?我听到很多学生都说不赞成.总而言之本次三位教师的课程完成度都非常的好。

肖燕老师评课:

她点评到三位青年教师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非常好。王少康老师的情境创设上很好的选择了抽出课本纸张的实验很流畅引入了新课,又利用了弹簧与重锤与传感器结合让学生下蹲起立利用电脑绘制图像、分析图像很好的拓展了学习的深度。岳远静老师在情境创设上用了很多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实验如拔河、人在滑板上推墙、挤压气球让学生了解体会到弹力具有相互作用,又通过玩具车在纸上跑了解摩擦力具有相互作用。最后通过磁铁小车让学生体会非接触力具有相互作用。用传感器各方向运动了解力是相互的。课程末尾的拓展实验,辨别生熟鸡蛋也很好的将本节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了。曹洋铭老师本节课的情境创设从斜面实验,水瓶中的运动,空气炮实验层层递进的让学生明确了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惯性,很好的引入牛顿第一定律。紧接着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如何在不接触的情况下辨别那个粉笔盒里有粉笔。最后播放汽车碰撞实验升华主题,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张建美老师评课

她点评时指出三位青年教师在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活动,对话,资源的利用等方面)来说,三位老师有利用学生端平板电脑、传感器,弹簧测力计,各种自制的实验教具对于资源的利用都是充足的,王老师的《超重和失重》这一课堂中,从学生已知的重力测量方法入手,到分析什么是视重什么是实重,再到超重、失重现象,再去探究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本质,这些活动、问题串都紧密相连,逻辑思维严谨,层层递进,慢慢深入,重点突出,同时本堂课的亮点是突破了超重失重现象的产生与速度大小的变化、方向的变化、加速度大小的变化无关,这是我们在以往教学中常常忽略的,有一点不足的是没有准确估计学生的学情,表格的部分内容没有给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岳老师的《牛顿第三定律》这一堂课中,活动的设计与日常生活非常贴切,列举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找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用通过实例分析来归纳总结出相互作用力的特点,但美中不足的是对于相互作用力是同种性质的力分析时活动设计不太明确,没有体现出归纳总结,问题串的设计有待优化,部分问题指向性不明确。曹老师的《牛顿第一定律》这一堂课中,从风阻尼器引入,到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史,到牛顿第一定律的成型,到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最后到惯性的应用,逻辑清晰,每一个活动基本都有实验来体现,每一个活动都与学习目标相对应,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整堂课中对于惯性的探究过多,相反对理想斜面实验的探究投入过少,稍微均衡一下会更好,对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模棱两可时未及时纠正和指引。

延洪波老师

他点评时指出三位青年教师在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掌握、迁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上:王少康老师的实验探究的引入很好,又宇航员的升空充分体现了物理立德树人的要求。岳远静老师的牛顿第三运动和曹老师的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验设计上有巧思,实验操作上注重学生主体。师生互动良好。实验的对应性上需要加强。三位老师总体非常棒。

闫戮非老师

他点评时指出三位青年教师在评价方式、评价效果和教师个人特色:老师对学生上课评价,目的是理解课程知识点并利用它解决问题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课。王老师的课在这样的评价上这节课是成功的。岳远静老师课上循循善诱,以实验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优秀的,强化物理逻辑性关联性,作为一个新老师以很多小实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曹洋铭老师对课堂的把控非常到位,强化物理对立德树人要求,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高。总体上三位老师都在课堂上充分给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观课方面评价三位老师都了是很成功的。

同时对三位青年教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教学中对可视化资源的利用应形成策略性的指导,形成知识结构;提升课堂深度,可适当简化实验,回归本质,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有效迁移。

倪莹老师总评课提到

三位青年教师的课程都通过不断的打磨修改,最终呈现为今天这一堂堂精彩的展现,三位教师都通过大量的实验让学生体会感悟、分析的结论,在课上都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都紧扣物理新课程标准。不仅提升了自己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最后由教研室吴娜主任总结发言,她指出物理组三位青年教师的汇报课探索真实情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设计真实实验,由具象的真实现象深入学生的内心,满足第一印象就是唯一印象的定律,学习目标真实有效,说课环节等都体现了物理组内的集备力量。

王老师的课程设计层层递进,课程设计非常用心。岳老师紧抓学习目标,环节设计清晰。曹老师整体流畅,实验设计完善,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

建议:学习目标尽可能用动词描述,学习任务的书写动词加名词的形式,评价的方式问题等能否实际解决问题。

这次活动,不但给全体一线教师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重要的是提升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同时也为今后更好地做好教师培养工作提供了一种模式。今后,学校将继续举行各类教师专业类比赛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综合竞争力。



                        图文编辑:高梦杰

                        审核:倪莹

阅读 100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