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2023届初三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科研中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2023年11月16日,琼海市中学化学王冬容名师工作室团队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琼海中学联合开展课堂教学指导活动。
第一环节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
琼海中学薛舒老师和琼海市嘉积第二中学赵娃老师分别为我们展示了一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新授课。
薛舒老师以二氧化碳的用途作为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并列举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并共同分析这些反应是否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薛舒老师从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两个角度介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在分析原理的过程中,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且切身投入到制取原理的实验探究中。
薛舒老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二氧化碳制取的装置,学生们在导学案上奋笔疾书,展示着自己的想法。
紧接着,薛舒老师邀请几个同学上台分享他们自己所设计的装置,并分享装置的优缺点。
在探究结束后,薛舒老师又提出了几个新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最后小结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内容。
而赵娃老师则是以“一颗会做蛙跳的鸡蛋”在作为新课导入,成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在鸡蛋运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赵娃老师先是回顾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常见方法,简单总结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接着又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发学生思考制取二氧化碳时所涉及到的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的选择。
赵娃老师设计了多个分组实验:
1. 探究反应原理(实验药品的选择);
2. 探究气体的制取装置。
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在赵娃老师提出希望大家用桌面上提供的仪器、尽可能多地组合出不同的装置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相互质疑、相互学习,获取到了新的知识新的体会。
最后,赵娃老师又点到了这一节课开始时讲到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这一知识点,做到了环环相扣。
第二环节
基于课堂观察量表进行评课和议课
薛舒老师和赵娃老师讲述了自己设计这一节课的思路:
薛舒老师:根据以往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来类比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本节课的重点是放在探究这个实验装置上,但是由于实验药品准备的不够充分,只能是由学生自行在导学案上画图设计,再上台做实验装置分析,导致学生之间交流较少。
赵娃老师:本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在分组实验中充分体现出了极强的动手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但关于原理部分的知识,学生则是显得较为薄、基础不够扎实,在讲授时花费了较长时间。
聚焦新课标理念的课堂落实情况,老师们各抒己见,虽然角度不一,但都见解独到,老师们在评课议课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其所长,研有所得,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陈金老师:薛舒老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生活以及学识当中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然后引导学生在发现在分析当中去发现问题后逐渐的去解决问题,最终确定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要素。整节课学生在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当中展开,然后最终都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比装置的优缺点,学生的创新和评价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莫春蕾老师:在薛舒老师的课堂中,实现了分层的倾听、适时的追问以及适时的引导,新老师具有亲和力,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体现建构模型的理念,同时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捕捉能力仍需加强。
卢婕凤老师:赵娃老师在课上的提问不多,但是每个提问都把握的特别好,能够体现这个问题的价值,实现她提出这个问题时所能达到的效果。同时,在课本仅仅研究定性的情况下,考虑到该实验药品的用量也是影响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赵娃老师选择在准备药品时,直接控制好量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完成分组探究实验。
杨娇老师:赵娃老师的控场能力优秀,会及时提醒走神的学生回到课堂中来,同时赵娃老师在课上多次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表扬学生,给予了学生极强的自信心,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在教学内容及时间的分配上应做些调整,比如说建构模型思路的一些梳理放在课堂的中间部分,更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第三环节
活动总结
王冬容老师就本次研究课活动进行总结。
首先,王冬容老师肯定薛舒老师和赵娃老师致力于让学生树立建构模型的教学方法,
其次,王冬容老师认为,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从第一单元一直到第七单元都要不断的进行深化元素观,元素观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学科。而且本节课中所涉及到的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实验早在第一单元中就出现过了,但是在不同的单元中,他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不同的。第一单元该实验的功能价值在于它只是根据这个现象来得出它发生了化学变化,这到第五单元它的功能价值则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而在本单元,它的功能价值就是为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此外,这节课的功能和价值不仅在于建构元素观、深化元素观,还在于了解并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最后,王冬容老师认为,每一次的研究课都是一种学习,都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应该学习优秀教师们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教研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