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出色  “异”样精彩

梦圆
创建于2023-11-16
阅读 175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在这稍有寒意的初冬时节,茂南区三、四年级全体语文老师,齐聚茂名市茂南区教师发展中心开展研修活动。

  此次研修活动以三、四年级“习作单元”为主题,旨在通过这样的主题教研活动,进一步了解习作单元的编写意图,把握新教材编排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由“课例展示+讲座”两大部分组成。

课例展示

  首先是茂南一小的麦晓敏老师与东莞市凤岗镇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谢宜伶老师对统编版三年级上册《15.搭船的鸟》进行同课异构。两节课同放智慧光芒,构出精彩课堂。

  第一节课由麦晓敏老师和爱群小学三(3)班的孩子们进行课堂展示。麦老师先通过课前游戏《找不同》,让孩子初步具有留心观察的意识。在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通过“画图画,涂颜色”的方式,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习中,想象翠鸟外貌的美丽,学习作者如何从整体到部分抓住主要特点进行观察。再通过“照相机抓拍”的形式,让学生兴味盎然地聚焦“冲、飞、衔、站、吞”这些动作词,感受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以及体会作者分解连贯动作关注动作细节的观察方法。

  最后通过观看翠鸟捕捉大鱼的视频,进行小练笔,让学生学以致用,懂得留心观察的重要性,促进习作能力的提升。

  第二节课是东莞市凤岗镇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谢宜伶老师和爱群小学三( 4 )班的孩子们进行课堂展示。谢老师通过课前交流“今天你发现了什么”这一话题,让学生初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再以推荐书本为引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围绕“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小郭风用了什么观察方法?”这两个问题展开教学,层层深入。先从学习观察的视角入课,以填空、片段的对比设计,让学生懂得作者是从颜色和身体部位两个方面对翠鸟的外形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写,从而让学生发现写作密码就是“写最显著的特点”。然后聚焦翠鸟捕鱼时的“分解动作”与“连贯动作”,让学生明白要按一定的顺序去描写事物,体会作者观察翠鸟动作的细致。

    课堂上,谢老师循循善诱,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精彩讲座

  谢宜伶老师,东莞市凤岗镇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广东省教育学会教育评价专委会理事。广东省彭才华名教师工作室成员,东莞市第六批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第三批小学语文教学能手,曾参与编写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专题教材”,参与编写著作《指向语文要素的学习活动设计》、《没有孩子是差生》,曾在《小学语文教学》、《广东教育》等期刊上发表文章。她给我们带来的讲座是《教育写作的功能分类和实践路径》。

        谢老师结合真实教育写作案例,分别从教育写作的价值定位、教育写作的概念理解、教育写作的常见类型、教育写作的功能类型、教育写作的实践路径这四个方面给我们一线的老师答疑解惑,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什么是教育写作,教育写作的特点、方法和价值。成功的课堂背后,是深邃的思考,是艰辛的探索,是经验的分享,谢老师的讲座,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她的智慧,启迪我们的思想。

优化提升

    最后,茂南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潘毅同志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肯定了本次活动效果:课例精彩,讲座实用性强,值得同行模仿和借鉴。此次研修活动聚焦的是“习作单元”,通过本次的活动,希望老师们能多思多想“习作单元应该教什么,如何教”,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人因思而进,教因研而精。本次同课异构研修活动,角度多维,风格迥异。相同的课题,不同的设计;一样的目的,别样的精彩!

图文:谢晓艳

审核:潘   毅

阅读 175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