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离不开书的滋养。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地育人,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久远”。
《给教师的建议》是以作者在苏联著名教育院校工作期间的大量笔记和教学经验写成的,其内容涉及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有教育目的、教师专业发展、后进生的教育、实践活动课、阅读的培养、教学评价、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等等一些方面。书中许多精辟见解和独特见解,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里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感受。
阅读的思考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本书的第二个案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教师工作的性质,备课、上课、课外工作等充斥了教师一天的生活,以至于让人感到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没有空闲时间。针对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是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而滋养它的小溪流便是读书。
作为教育者,要通过阅读不断填充自己的海洋,要使教科书成为我们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与书为友,在阅读中不断地积累专业知识,丰富更新教育理念,这样我们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轻松应对他们可能会面临的一系列难题。
阅读的价值
1.阅读是学生减轻脑力劳动的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六条建议中提到减轻学生脑力劳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我们通常把大脑比作是一台机械,阅读中思考得越多,我们的大脑越是灵活与和谐;相反,越是不用它越容易被锈蚀掉。培养其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是改善其处境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2.阅读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二条建议中提到了一位历史教师,当他询问用多长时间来备课时,那位历史教师回答道:“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话在很早以前就听过,当时被这句话震惊到,满脑中充满疑惑。一辈子备课的内容就读书,大量而广泛的读书。当教师阅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只是冰山的一角、沧海的一粟。课程的整合也对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仅仅会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无法满足学科融合的需要,教师通过广泛的阅读来适应职业的新要求。通过阅读,教师的教学能力会得到提升。
古语有云:“要给学生一杯水,先要自己有一桶水。”现如今,学生们的知识背景、经验程度较之以往都有很大变化,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估计至少也得是湖泊了吧。从这点上来讲,阅读也是教师更好适应学生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的好对策。
阅读价值的实现途径
我想起朱熹的那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亩方塘虽然不是很大,但它能够映照出天光云影,显然水很深、很清。假设这是死水,那么水长时间不流动就会变得浑浊,唯有活水才能如此这般啊!对于阅读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不能满足于已有的阅读,要不断地补充新鲜的阅读,跟上时代的潮流。阅读不只是一时的冲动,一时的兴起,就像马拉松一样,要的就是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劲头与精神,要活到老学到老,让阅读伴随一生。
对于教师来说,阅读后的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阅读与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
好的教育方法,良好的生活心态,不是某一本书,某一句话教会我们的,而是长期阅读的时光里,点滴坚持的日子里,书本积蓄的力量,读书如此,育人如此,人生亦如此。好运气,藏在你的实力里,也藏在你不为人知的努力里。
编辑:张 瑞
审核:孙石确
监制:强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