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龙:“沅陵一号”布告勾起我对父亲的一连串回忆

LG
创建于2023-11-16
阅读 45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沅陵一号”布告勾起我对父亲的一连串回忆
作者:张庆龙
很多人是从沈从文的散文《沅陵的人》中了解沅陵的。

我却是因为我的父亲张子祥南下而情系沅陵的。


怀着久久未曾忘怀的夙愿,今年十月中旬,我再次踏上了湘西这块热土,去追寻父亲南下时战斗的足迹。

到达沅陵城,我直奔县档案馆。说明来意后,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为我捧出20多卷记录沅陵解放前后史料的卷宗。在翻阅资料时,我发现其中有一份厚厚的、经过多次折叠的档案,我小心翼翼地展开它,惊喜地看到,这是一张74年前由我父亲张子祥签署发布的沅陵县新生人民政府第一号布告,内容是昭告天下,沅陵县已经获得解放,人民政府已经成立,人民政府首任县长已经到任。布告全文如下:
湖南省沅陵县人民政府布告 政字第一号
奉湖南临时省政府令:“沅陵县已获解放,着即成立人民县政府,并任命张子祥为县长。”本府遵令于十月八日宣告成立,子祥亦于该日到职视事。
                               县长 张子祥
                          一九四九年十月八日
(图为布告原件照片)
这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史料。布告长约70公分,宽约50公分,有着特别明显的张贴和揭取痕迹,纸张显暗黄,韧性稍有不足,边缘破损较大,但正文部分字迹清晰,总体保存完好,在此向沅陵的档案管理者致敬。这份布告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缩影,见证着新旧政权的更替。它的发布,标志着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的覆灭和旧的黑暗社会的彻底终结,宣示饱经战乱和匪患的沅陵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预示着古老辰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将全面走向新生,“三塔擎天”也将焕发出磅礴力量。
1958年元月6日,毛泽东主席在长沙接见湖南省市机关干部时的合影(局部)。第四排左四(白领者)为我的父亲张子祥。
沅陵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张子祥,原名张遇珍,汉族,1918年7月出生,平谷县大北关人,194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平谷县二区、四区、武委会工作,担任宣委、区委书记等职务,随军参加东北远征担架团时任团长。为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1949年3月,他踊跃报名参加了冀东南下工作团,随军南下接管政权。整编的平谷工作团编制为:县委书记王振宗、县长张子祥、组织部长陈善志、宣传部长付声远,张子祥担任行军队长。平谷工作团原定被分配到湖南零陵地区的嘉禾县,湖南省委考虑湘西是山地,经济落后,土匪众多,条件艰苦,而平谷是革命老区,广大干部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经受了艰苦的锻炼,具有群众工作的经验,决定平谷南下工作团不去嘉禾,而是调往少数民族聚集地----湘西沅陵。沅陵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镇,素有“湘西门户,南天锁钥”之称,是昔日湘西地区的中心所在。南下沅陵,使我父亲与辰州大地和百姓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
(红框中站立者为张子祥。照片由平谷县梁志顺同志提供,特此感谢。)
南下前的张子祥。1949年3月3日摄于平谷

1949年9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112师解放沅陵县城。3日,南下工作团干部300多人抵沅陵,后留沅陵43人,开展接管建政工作。8日,中共沅陵县工作委员会和沅陵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王振宗任书记,张子祥任县长。16日,县人民政府支前指挥部成立,张子祥兼任主任,设秘书、总务、财粮、柴草、运输五股,配工作人员31人。到11月底,全县共筹粮食3225吨、柴1680吨、草585吨,有力地支援了解放军的剿匪行动。为全力配合部队的剿匪斗争,县委书记区王振宗、县长张子祥组成护城队,誓死保卫沅陵。

图为平谷县1949年2月确定的南下干部登记表。
沅陵县人民政府成立伊始,就着手各区、各部门的干部任命工作。图为委任状存根
(图为解放初期沅陵县人民政府篆体方印)

张子祥在南下工作期间使用的名章

1950年元月由张子祥县长签发的政府保护耕牛的布告

1950年2月由张子祥县长签发的政府禁赌的布告

南下工作期间的张子祥(中间站立者)
我父亲的工作地经常发生变动。1950年9月,我父亲不再担任沅陵县长后,按照组织上的安排,先后于1951年和1953年赴晃县(今新晃)和溆浦县任县长;1954年出任湖南省林业局黔阳专区分局局长,1956年调湖南省林业厅经济林处任处长;1958年到湖南国营江华林场任党委书记兼场长。总之,党指挥到哪他就出现在哪,没有自己的好恶,党和人们的利益始终高于一切。
图为1951年4月5日张子祥任晃县县长的任命书

图为1953年7月3日张子祥任溆浦县长的任命书

图为1954年3月6日,张子祥任湖南省林业局黔阳专区分局局长的任命书
图为张子祥在晃县任上签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溆浦县人民政府方印

张子祥在溆浦县签阅的公文

我的父亲张子祥和母亲吕呈在晃县结婚。母亲于1949年从华北大学(今人民大学)南下,在晃县人民政府工作。

南下工作期间,张子祥(正中间)与同事在一起。

张子祥在湖南邵阳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取得的毕业证书

图为1956年8月8日,张子祥(第二排左一)在湖南邵阳干部文化补习学校毕业时与部分同学合影留念

张子祥(中排左三)在湖南省林业厅工作期间的留影。摄于1958年1月7日
张致(子)祥1961年出席湖南省三级干部会议的出席证
张子祥(前排中间者)在湖南江华“五七”干校任校长。摄于江华县大圩镇
张子祥在湖南江华林业采育场

张子祥(右二)在秦皇岛市人民医院住院期间与病友的合影。

张子祥在秦皇岛市人民医院住院期间留影。这是我父亲生前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
1974年,我们全家由湖南江华回到北方,落户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父亲张子祥先后在市委政策研究室和市委信访办工作。父亲在文革期间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疾病,长期进行治疗,于1982年离休。1986年10月16日是个万分悲痛的日子。这一天,父亲病情突然恶化,经全力抢救无效,在秦皇岛市人民医院九号病房(国际病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终年68岁。
在父亲短暂的生命里,在湖南整整工作了25年,为党为人民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地工作,在三湘大地上留下了建设新中国不可磨灭的足迹,党和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今年是父亲诞辰105周年,我再次专门去了湘西,探寻父亲的红色足迹,是为红色传承最好的纪念。
张庆龙 书于二〇二三年十一月十六日
主要参考文献:

张庆龙:我父亲张子祥的南下故事

柴福善:新中国的记忆
沅陵县志
阅读 4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