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相关野外文物工作进度后,时间尚早,我与黄卫琴馆长、刁志龙副馆长决定一同采访附近的天目祠龙王庙,天目祠龙王庙是宋代时对此庙的称呼,即今章村龙王寺。
宋《嘉泰吴兴记》卷十三“祠庙”篇记载:天目祠龙王庙,在县西南金石乡。庙有龙井,遇旱祈祷甚灵响。又有古杉侵云,上已枯槁,枝叶郁然。父老相传仅百余年。
《嘉泰吴兴记》成书于南宋宁宗嘉泰年间(公元1201年左右),书中说当时父老相传龙王庙已存世百余年,如此推测,则龙王庙至少在北宋哲宗、宋徽宗期间即已建庙,距今已近千年历史。
明年为甲辰年,是传统农历所言的龙年。三人相谈,届时可结合龙年做一些龙文化的文章,具有千年历史的龙王庙近在咫尺,没有不去探访的道理。
龙王庙大门紧闭,周边墙垣不得其门而入,见一老农在寺前走过,遂就近访谈。老农说,龙王庙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拆毁之前规模宏大,远比现在龙王寺要壮观宏伟。现在大门仅在初一十五的上午开门。我因之前做过县域内祈雨习俗的调查,遂向老农询问龙潭位于何处,老农左手指向身前激水回环处,此即龙潭旧址。
山门前的玻璃门紧锁,我试探着呼叫,没有人回应,于是费劲地拉门,不曾想打扰了寺内静修的出家人。肯定是我拉门太粗鲁了,出家人有些愠怒地看着我,用手指着贴在玻璃门上的纸张,我才发现有联系方式贴在门上。出家人悻悻然地走开,我无计可施,遂拨通号码,赔礼道歉,请老师父帮忙开门,实在是因为方才心急马虎,才有无礼之举。
老师父僧名智明,接受了我的歉意,下楼开门,并向我们说明了关门的缘由。
进入山门是金身端坐的龙王,背面则是立杵韦陀。按照寺庙的规制,此处龙王的座位,应该是属于笑口常开弥勒佛的。老师父介绍此龙王祠庙已有千年历史。老师父是黑龙江人氏,是中国佛学院第十一届弟子,亦是灵峰寺住持慈满师父的师弟。智明师父2006年驻锡于此,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龙王寺龙王文化的恢复。智明师父修行之余亦培植以养性,故而庭院一派生机。
在智明师父的带领下,我们走进大雄宝殿,端坐正中的是瘦身释迦牟尼佛。师父特地介绍了佛像身材颀长,确实有别于民间释迦塑像,供桌上的佛塔与门口的佛塔皆为藏传佛教白塔形制。
大雄宝殿左右两厢依次有十八罗汉、文殊、普贤、观音、东方三圣、西方三圣、地藏王及闵公父子等塑像。其中三尊木质佛像金漆剥落,表面斑斑驳驳,极具历史感,吸引了我的兴趣。智明师父介绍此三尊佛像为西方三圣,源于湖州某寺,后流通于上海文玩市场,有信士购买并赠予龙王庙。期间有信徒建议重施金漆,被智明师父否决了。确实,如果此三尊佛像若施以金漆则其历史感荡然无存,与新建泥质塑像无异。
智明师父介绍大雄宝殿原本是供奉龙王神的,我默然,若有所思。
我们随师父的脚步来到寺前龙潭旧址处。但见溪水清澈见底,流泉碧波荡漾。泉水激石处,则泠泠作响;溪水回环处,则渊深难测。智明师父介绍此龙潭,亦名放生池,昔日水深不可测,岸边有磊磊巨石,石旁有蔽日枫杨。其根盘石错节,枝丫伸向龙潭,当其夏日浓阴遮天。有绿荫、有急湍、有深潭亦是一消暑佳处。之前有好事者,意欲砍伐此枫杨树,老师父自然是不肯的,盘坐树下巨石上,说“除非砍死我,否则休想砍此树”。
“如果不慎砍了这树,再次载种的话,就再也载不出这种天然的盘根错节的感觉了,就再也没有这样的历史感和生命感了。”智明师父如此对我们说道。
智明师父尚存当年放生池照片,昔日他曾疏浚龙潭河道,奈何每次大雨过后,沙砾堆积,不复当年龙潭面貌。“若能将河岸整治好,龙潭恢复好,那时候锦鲤就会回到这里了。”智明师父深情地看着澄澈的溪水,自己对着自己这样说道。
安吉属于山区县,水患旱情频发,故而境内龙王庙不知几许。若推历史之久、规模之巨、地位之高、祈雨之灵、影响之盛,天目祠龙王庙当仁不让,首推第一。
几年前我研究安吉祈雨习俗,得知南宋时期,当时作为都城的杭州,若有旱情,朝廷派遣官员不辞劳顿来此处祈雨祷告。如此说来眼前的龙王庙,曾是本地区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规范的寺庙,是徽、宣、杭、湖等地区龙王寺的祖庙,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那么我们将章村龙王庙视为黄浦江源的一个文化支点,视为章村镇的一张文化名片。并不过分,甚至深中肯綮。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胜言。故而历代文人笔下,或撰《天目山铭》,或咏《天目山赋》,或书《天目山记》;龙王庙古,祈雨则灵验无比,故有《龙池应祷》,有《龙王庙碑记》,有《祈雨有感记》,不绝于史;更有民间龙灯、马灯、花灯,祷告于天目山神之下,祈福于龙潭水池之泮。
在这天目山下,在这山巅水涯,有着龙神仙家的祈雨往事,亦有兵戈铁马的刀鸣剑吟。龙王庙见证着章致君奉诏提督孔夫关,见证着许廷光奉旨捉拿汤毛九,见证着洪杨之役,村民屠戮殆尽……
龙王庙首建于两宋之际,后毁于元末兵戈,复建于明初洪武,重修于清初顺治,再修于清末光绪。历经沧桑变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再次拆毁,又于本世纪初重建。龙王庙建而毁之,毁而复建,恰如庙前龙潭溪水,涓涓不塞,是为江河;源源不断,是为奋斗;生生不息,是为文脉。
我想,在智明师父的心中,肯定有着这样一幅图景,庙中香火鼎盛,寺前古木参天,枫杨遮天蔽日,龙潭鸢飞鱼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