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落叶送秋风,煦煦暖阳迎冬来,十一月的风,带来了初冬的气息,也带来了浓浓的教研味道。根据区教学研究室工作总体安排,2023年11月16日,榆次区“示范学校作示范行动计划”第40次大型教学教研成果展示活动在安宁小学如期举行。参与本次活动的有区教研室领导杨润爱老师、教研员蔺永红老师和李文瑜老师。
本次教研活动从9月中旬就拉开序幕,安小中段语文团队在经过确定课题内容、单元整体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后,由马惠青老师、赵丽老师、郝雅君老师分别展示了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教学的成果,让本次教研活动有了更好的载体。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是“赏祖国河山,绘身边美景”,明确指向了语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本单元以“介绍身边美景,评选优秀小导游”为总的学习情境,设计了四个大活动项目 :初识祖国美景——诗中的江山如画——跟着课本去旅行——跟着阅读绘美景。四项学习任务九个课时,学生在读读、想想、说说、写写中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家乡的可爱。学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能在“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通过读与诵的融合、读与说的结合、读与写的互动中聚焦重点,发展素养。
开放多彩课堂,绽放无限魅力。本次开放日活动,两位青年教师展示了两堂经过“三备三上”精心打磨的教研课。
赵丽老师展示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以学定教,从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整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了多个阶梯式的学习任务,实现了任务驱动的情境化学习。学生在老师的降立足点、搭平台、设扶梯、建支架的,这样的先扶后放的方式中学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语言、思维、审美、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都得以层次性的提升。课堂的最后还嵌入了评价量表,以星级呈现,把评价任务化,做到了评价先行,让学生在活动前明确了需要达成的目标,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了不错的学习成果。
郝雅君老师展示习作《这儿真美》,每一个教学设计都始于教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深度理解,尤其分析课程内容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深刻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应该学的,明确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老师紧紧抓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了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真正实现了有方法地教,有目的地学,有方向地评。郝老师借助课前观察记录单,激发了学生们的表达欲望。同时,郝老师巧妙借助支架———《小池塘的美》这一环节,指导学生在习作时,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进行表达,使学生有法可循。通过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体现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构建了深度课堂。
赵丽老师谈:见过凌晨四点的太阳,熬过凌晨一点的夜。回首磨课的点滴细节,虽然有过纠结和阵痛、迷茫和彷徨,但更多的体会是思想的碰撞、思路的明朗、集大成智慧的喜悦与感恩。在磨炼中我感受着“种子”的萌芽与开花,在花开中轻嗅我们语文人成长的芬芳。非常感恩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教研室专家的指点迷津,团队教师的倾心相助。从课题选定、研读课标、备课试讲、活动筛选、反复打磨、确定教学设计到最后展示,每一步都深有感触。“雕磨”的过程不管多么紧张,回味起来都转化为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回忆,是一种充实的甜蜜,我仿佛听到自己拔节生长的声音。在这样的高效磨课中,我磨去了课程的粗糙,认识的肤浅;磨出了团队合作的默契,教学设计的精致与灵动,把握新教材的眼界与深度。
郝雅君老师谈:几次磨课下来,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备课时,最先考虑的,不应该是我要怎么教,而应该是学生想要怎么学,哪里可能会出现困难,教师应该怎么帮。 比如:学生在课前寻找到美景,并做了仔细地观察认真地记录,课上他们最想做的事就是和同学分享、交流,教师就应该给机会,给舞台。再比如,学习出现困难时,不会准确运用积累的词语,说的句子不通顺,课文范例和学生实际成文出现浅断层时,教师就需要巧妙地帮助,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会。另外,我还感受到,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评价要及时、准确,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引领、帮助的作用!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授课教师在磨课中得以成长,观课教师有了收获和新的思考。在三位专家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的过程,并且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弥补不足,发展思维,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绮丽的花朵美不过孩子的笑颜,初冬的暖阳抵不过教研的火热。此次教学开放日活动,是一次磨炼,亦是一次成长!老师们以课堂为舞台,思考创新,异彩纷呈;以教研为羽翼,潜心研究,搏击长空。今后,我们将继续秉承“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的理念,乘新课标之风,树立大单元教学观,在单元整体备课的新教学理念下创新课堂,助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