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引领优化教学     素养落实提质增效—大田县第一期中学教学名师培养对象第三次集中培训(五)

大田县第一期名师培养对象
创建于2023-11-15
阅读 255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11月15日下午,大田县第一批中学教学名师培养对象与泉州市“十四五”第一批中学教学名师培养对象共同参加第五天的研修,齐聚西南大学聆听专家讲座。

       下午的讲座是由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张良教授给我们带来的《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变革》。

    张教授讲座的内容包含两部分:一、素养的内涵与机理;二、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

    讲座刚开始,张教授抛出一个问题:针对素养,您有何理解?并请12个学员发表观点,将学员发表的观点呈现在PPT上,从中归纳出共性和差异,然后争对性地与我们学员交流。

    张教授指出在推行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很多喜欢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难以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导致了各种教学问题逐渐出现在课堂中,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时候,更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就需要明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教学优化,更好的保证教学效果。

  素养究竟是什么?

       张教授通过3个具体的实例,很好地让我们体会到素养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张教授指出:素养是应用知识、技能、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良教授强调“用”的意识,想要更好、更高的教学质量,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结合当前的教育背景,充分的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素养作为道德性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个筐,需要很多能力。让我们思考:素养与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联系。

  根据张教授相关研究表示,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加偏向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科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脱轨,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很难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张教授认为:素养的母亲是问题,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即为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张教授给我们分析了3种问题:

  一为结构不良问题,它适合教学时课堂用。扣人心弦的问题,让孩子们恍然大悟,真实情境具有真实性、可爱、吸引儿童、有正能量。

  二为开放性问题,是高考题,有明确答案。张教授通过几个实例具体介绍比较,让我们体会什么是开放性问题,该如何设置。

  三为核心问题,少而精,讨论深入。

  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转变为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应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也就更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到锻炼,还能要能举一反三,更好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而应用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有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实践意识和思维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到课堂中,从而更好的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更好的适应当前的学习环境,学生在适应了学习环境之后,也就可以更好的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最后,教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还能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上课开小差的情况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时,通常会引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局限性,让学生可以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学习兴趣更高,教学质量也能得到保证。

  张教授的讲座非常接地气,通过他深入浅出的讲解分析,我们有了回家马上在教学中实践的欲望,让素养真正落地。

阅读 255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