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一滴雨露,沁人心脾,
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
每一次展示,
都是美好的开始;
每一次学习,
都是自我的成长;
每一次交流,
都只为凝聚更好的力量!
我们聚焦教研组,共磨、共研、共成长!
幼儿美术源于幼儿的生活,也是幼儿进行交流和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2023年11月15日区美术教研组的组员相聚在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开启了本学期第二次的教研活动,很荣幸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江宁区教科室王辉老师参加指导。
携手教研,植美于心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相信老师们也有一百种表达符号。为提升教师的美术素养,活动伊始教师们在《秋韵》这首诗中再次回味了秋之美,用生活中常见的树叶、树枝、石子、松果等自然材料,用棉签、纸、纽扣、布等废旧材料,在优美的诗句中小组合作表现了“秋霜白露盖瓦屋,山色楼空酒夜雨。云天月坠江上去,丹枫叶红碧水中”的场景并依次叙述、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场观摩,集思共享
教师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结束后,首先由百家湖幼儿园的谭翠老师带来了大班平面贴画活动《树叶精灵》,本节活动谭老师通过欣赏树叶飘落视频和图片让幼儿感受了树叶的不同形态和色彩美,在生活材料上谭老师提供了不同种类、形状、大小和颜色的树叶,幼儿通过拼、剪、贴和线描组合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了生动的树叶精灵,树叶精灵们和小朋友玩起了有趣的游戏,小朋友还用勾线笔画勾勒出了一个个好玩的故事。
其次由陶吴幼儿园的侯秋玲老师带来了大班平面贴画活动《爱游戏的大象》,本节活动侯老师将音乐与美术相结合,表现出了大象在不同场景下的活动状态的身体动态,幼儿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纸和辅材小眼睛用撕、贴等方式表现出了大象不同游戏时的场景,在电子技术希沃白板的支持下展现出来一头头生灵活现的大象,共同体验了撕贴活动的乐趣。
研讨交流,经验共享
两节教学活动后谭翠老师和侯秋玲老师分别从教学活动从目标的制定与达成、活动的过程设计以及活动中的教学材料几个方面进行了说课。区美术研修中心组的老师们针对此节教学活动围绕“生活材料在美术活动的选择运用及指导策略有哪些?”、“活动中,教师使用了哪些交流语言引导幼儿感受艺术作品的美?”两个话题进行研讨与思维的碰撞,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每一个活动中的亮点与不足进行点评与剖析,在共研的道路上留下了思考的足迹。
通过教研前的理论资料查阅与自学,每位组员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小组讨论、大组讨论中,区美术组的老师们对两节活动的生活材料取材及活动形式给予了肯定,希望在欣赏环节能精炼。
在共研的过程中老师们提出生活化美术活动在活动选择时要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要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在作品完成后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同时田特从授课的角度“教什么”“教谁”和“怎么教”三个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践行《指南》指导思想,以兴趣为基础,以过程为导向,认真上好每一次教学活动。
反思总结,学无止境
“研”途漫漫,且思且行;聚而有收,离而有获。本次教研活动,为各园之间搭建了一个思想碰撞、理念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为下一步扎实推进幼儿园教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的活动,区教研室王辉老师对我们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专业点评,对美术组多样的教研形式、热烈的研讨氛围、有效的管理方式、走向专业研究的教研团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寄予美术组在后面的活动以美好憧憬。
在活动的最后,由江宁区美术研修中心组丁梦梅组长发言针对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丁组长从扎实做教研、珍惜研讨时光引出教师们要有效利用好每一次辛苦研磨的每一节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提问、追问并给予回应,给幼儿留足操作、展示的机会,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夯实经验与基础。
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原生态、低结构的自然材料、废旧材料在生活中触手可得,既贴近幼儿的生活,也是幼儿多元感官体验的基础。大自然、大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一片落叶、一段树枝、一粒果壳、一张纸张都是给予我们的馈赠,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内容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材料的生活化等策略,通过研讨,老师们更加充分认识到应利用幼儿感兴趣的生活化题材设计美术活动,引导幼儿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一次研讨,一次成长,
让我们以研促教打造美好生活,
希望绽放出更多的教研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