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结构化教学改革 谋求两校高质量发展

——同行进上游系列活动之海原县第一中学教师第二次走进上游

上游学校
创建于2023-11-15
阅读 409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同行进上游”是上游学校特色教研活动之一,11月14日,海原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海原一中”)岳海伟校长带领学校班子成员及高一、高二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9大学科共98人第二次走进上游。他们通过自主听课,参与学科小教研活动,集中听专题报告等方式,聚焦上游结构化教学课堂改革,研讨学校改革发展大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力促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自主听课  聚焦结构化教学课堂改革

清晨,海原一中一行就抵达上游,上游学校的副校长张剑云、刘历红引领大家走进学校,进入高中部听课。海原一中的教师根据上游学校提供的课程表,自主进班听课。经不完全统计,海原一中一行听课达214节次。其中,化学教师还参与了上游高二化学备课组的小教研活动。

代表分享   结构化教学学科探索经验

下午,安排的是专题报告与互动研讨等内容。首先,高二年级物理备课组长杨永喜老师分享了“小教研经验分享”工作。他先给海原一中的教师全面介绍了他对上游学校结构化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理解,并重点就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创造性研讨活动暨小教研的实施做了解读。他认为,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行动,以结构化教学理论为指导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结合他的个人实践以及他带领高二备课组的持续探索,他还从个人备课、组内合作研讨、教学流程设计等层面,对学科知识和方法、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学生思维进阶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以他们设计的导学案为例,分享了促进学生结构化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校长引领   深度解读结构化教学理论

王力争校长从引发大家思考“什么样的学是好的学”切入,系统解读了结构化教学理论的精髓。他指出,教是为了学,教为学服务,这是教与学的逻辑起点。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如何能让学生学得更好?这是教师必须要追问的问题。就此而言,结构化教学就是让学生结构化地学的教学。

那么,什么样的学是结构化的学呢?他认为,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说,首先新的学习要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建立联系,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自主建构的过程,经过同化与顺应,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螺旋上升。他提出,一般来说结构化的学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建结构,第二个阶段是修正完善结构,第三个阶段是留存结构。上游学校本学期采用的课堂6种学习形态,恰好为学生经历初建结构和修正结构搭建了平台。其中,导和思的环节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独立学习和自主建构,促使学生初建结构;而议展评包括测的环节,则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暴露问题等路径,帮助学生修正和完善结构,为学生更好地留存结构打下基础。更有效地留存结构,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检索”的方式,尤其是在时间上通过“127”(1天、2天、7天)的强化,促进深度的留存结构。

王校长强调,结构化教学课堂改革的深化,需要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明确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的目标任务即基本任务,同时也要明确部分学生可以达到的挑战性任务;二是要创造性转化,要把任务转化成问题或习惯,使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线与学生认知发展的思维线有机统合。

他表示:上游学校的结构化教学还没有完全落地,但已经显现出了生命力。他相信,海原一中在践行结构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定会发生可喜的转变。

在互动答疑环节,海原一中的老师向王校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力争校长、永喜老师和历红校长都分别进行了回应。海原一中的岳海伟校长和张永港副校长也都分别发表了讲话。

最后,岳校长发出邀请,一是邀请王力争校长12月初走进海原一中进行思想引领;二是希望12月底,刘历红副校长带领高中9大学科的教研组长走进海原一中,进行听评课,并对教研工作及教师专业发展做指导。

现场调研  了解对结构化教学的认知

填写调研单,是同行进上游活动的常规项目。本次调研主要分成3部分,一是基本信息,包括个人信息和听课信息;二是封闭问题,主要是:1.您是否看《上游教育研究》这份上游学校的校刊(自2023年3月起,海原一中每期为本校教职工印制上游校刊350份);2.您是否思考过结构化教学与自己课堂的结合之处;3.您是否感到结构化教学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帮助?三是开放问题:1.若您是首次走进上游,您对高中课堂的初步感受是?2.若您是第二次走进上游,请直接回答第2题。您觉得和第一次走进上游相比,课堂有变化吗?若有,具体有哪些变化?3.根据您对结构化教学的理解,您觉得上游学校的课堂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海原一中的教师认真填写调研单:

    高二教师:

第一次进上游:“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学生课堂思想自由活跃,与教师对话平等和谐”“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构建知识的目的”“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思维特别好,很有感触”“学生自信,语言表达能力强,教师能以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引导,并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议(学生互评)的时间。”

      第二次进上游:“有变化,1.导学案的设计更符合学情,更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相对上次进上游学校,本次课堂更注重学生的‘评’与‘检’;3.有幸参加贵校的小教研以及对应课堂的设计,问题处理层面感觉更成熟”。“第一次进上游时听了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老师的主导地位突出,明显感受到了学生在课堂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第二次进上游听了高一年级化学的新授课与习题课,学生参与课堂更深入,思维进阶得更明显”。“1.学生的思维跳跃性较第一次而言更好,在课堂中‘忙而不乱’,点赞!2.教师引导合理、准确,知识储备丰富,值得学习”

    高一教师: 

第一次进上游:“上游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总是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让我对结构化教学的魅力,感受颇深”。“教师充分落实结构化教学,在课堂上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值得我学习”。“上游高中课堂教学结构化十分明显,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当然与我自己的教学也非常不同,我的课堂教学就显得死板僵硬,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非常困难,而上游学校则以全程以学生的学为导向令我受益匪浅”。“学生主体性、课堂参与度高,并且学生都有积极主动地去自学、讨论,教师主导性更强,如何以导学案去指导学生学习对我来说也是难度,也是学习的地方,对于我这种新手教师来说收获很大!

  第二次进上游:“第一次走进上游,是以面试上游教师的机会进入校园的,我记得当时面试完我以第2名的成绩落榜。但更重要的是,刘校长当时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我课堂的结构化体现得不明显,又给了一些教学建议,那时还不清楚什么是结构化,这次进入上游课堂,更加了解了结构化教学”。“结构化教学落实在每节课堂中,课堂参与度提高,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启发角色”。“有变化,首先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更具有导向性,导学案的设计由浅及深,其次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很强,在学生讨论发言时,能快速捕捉关键信息再次探究,这需要充分的备课和扎实的知识,很佩服!”“1.在教师的引导激励中,学生更加地踊跃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2.教师可以更加自信地将课堂活动交给学生,师生配合更加融洽,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总结升华  谋求两所学校高质量发展

刘历红副校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海原一中一年内两次让全校近200名教师,也就是全校60%以上的教师先后走进上游,真是大手笔!彰显出校长力促改革的魄力。同行走进上游,自主听课,及时反馈,互动交流,对上游学校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及建议,必将推动上游学校结构化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并代表学校感谢海原一中对上游学校改革的肯定与信任,非常乐意不断加大合作力度,加强互动往来,相互学习借鉴,共促两校高质量发展。




文字:刘历红 郭娟

图片与制作:郭娟 王晓英

校对:买芮 郭海燕

初审:刘历红

终审:王力争

阅读 409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