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动态33)深研新课标 “数”高效课堂——记上栗县上栗镇中学课题组成员观摩2023年萍乡市初中数学主题教研活动

上栗县上栗镇中学
创建于2023-11-15
阅读 54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继续推进新课标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萍乡市初中数学主题教研活动于2023年11月13日在萍乡市翠湖初级中学举办。本次活动由课堂展示、研讨交流、专家点评三部分组成,特邀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组专家顾继玲、省教研室数学教研员陈莉红参加此次活动,上栗县上栗镇中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课题组主持人荣友柏老师现场观摩了此次主题教研活动。

示范课展示

本次初中数学主题教研活动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切入点,由翠湖初级中学的姚懿和萍乡六中的郭凝聪两位老师呈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012版)教材中《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节内容,由芦溪上埠镇二中的梁希和安源区第一中学刘琦老师呈现新版教材中《认识方程》这一节内容。通过对比同一内容的不同设计思路,以此来引发老师们对新课标在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的思考。

姚懿老师先以猜老师年龄为引,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再以校园树苗的生长,学校招生计划,研学旅行等一系列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情景与数学的关系。通过主动思考,学生能够逐步从复杂情景中抽象出方程模型,通过观察思考,进而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这种启发式的教学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数学模型的概念。

郭凝聪老师先是以“丢番图”年龄之谜这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和猜学生年龄游戏导入,紧接着引导学生解决五个问题情景。通过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建立方程模型,再通过观察熟悉的方程共性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最后配合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郭老师侧重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练习并关注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严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梁希老师从秋游门票收费开始,运用列算式方法解决问题,再通过观看数学文化短视频引入课题。接着梁希老师引导学生在多个真实情境中寻找已知量、未知量、等量关系,逐步形成方程模型,理解方程的意义。梁希老师的课堂更侧重内容的结构化,逻辑化,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

刘琦老师则从九章算术“盈不足”的问题导入,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有些问题不能用算术思想解决,再让学生经历现实问题中量的分析,借助字母表达的未知数,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在此基础上师生一同归纳得出方程的概念,进而形成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这样的课堂设计符合大单元教学理念,做到了让学生先见森林,再见树木。

四位老师的示范课各有亮点,充分的展示了两种不同设计思路的异同,引人思考。

研讨交流

萍乡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罗玉霖老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研究进行了介绍。她对萍乡市承担了本节课教材的更新工作进行了说明,接着对课题组成员的任务分配和整个研究修订过程进行了介绍。通过罗老师的介绍,参会的老师体会到了新课标新教材的变化,引发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同时指导老师们要加强教学研究,理解新课标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变。

在交流研讨环节,萍乡市各个区县的老师就本课时不同设计思路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并在课堂容量,课程难度,一线教师课堂落实等方面提出了疑问。

专家点评

在交流研讨环节,萍乡市各个区县的老师就本课时不同设计思路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并在课堂容量,课程难度,一线教师课堂落实等方面提出了疑问。

江西省教研室数学教研员陈莉红老师则从课堂具体实施过程的角度与老师们进行交流。结合示范课中老师的课堂处理,细致入微的评价了几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让各位老师对于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有了更多的认识。

观摩此次主题教研活动后,主持人荣友柏老师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控和课堂环节的处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有了全新的想法。课题组成员将在荣老师的带领下一起继续深耕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助力学生成长。

本篇为江西省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活动三十三,由课题组成员邓栗艳供稿)

编辑:邓栗艳

图:荣友柏

审核:荣友柏

阅读 54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