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国,男,汉族,1955年4月生,河北昌黎人,1976年12月参加工作,197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现任二十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总监察官。
为官30多年来,刘金国的廉洁有口皆碑。多数人认为,这个领导太不近人情。在刘金国的事迹报道中,有这样六个“从不”:一是“从不”接受宴请,谁叫也不去,谁也"请不动”;二是"从不"接受任何礼品,哪怕是一瓶酒、一盒茶叶;三是下基层"从不”提前打招呼,吃饭除了在单位食堂,就是路边小店;四是“从不”买一件名牌衣服,更没有一件奢侈品;五是“从不”允许家属用自己的公车,哪怕是有病到医院或者雨天顺路;六是"从不”用公权办私事。刘金国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他自己的38个亲属,却无一跳出"农门”。他的妻子,直到退休前还是临时工。这么多年,刘金国坚守的信念没有变。他自己的日子却过得像个"苦行僧”。
1995年,刘金国调任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全部家当是半卡车旧家具和一台黑白电视机,甚至还有蜂窝煤、大白菜。厅里分给他一套住房,需要交46万元的集资款,可刘金国硬是拿不出这笔钱,最后只好从银行贷款。他现在身上穿的大衣是十年前买的,穿的裤子全是发的警服。但刘金国不觉得苦:“我是幸福的,应该给的党和人民都给了,没有任何理由再用手中权力去谋取任何个人私利,永远不能做对不起百姓的事情。有人说我装,那我就装到死。咱们共产党人都装到死,不就成真的了吗?!"刘金国的"装到死"哲学清晰有力地表达了一位共产党员在面对外界质疑与诱感时,如何坚守内心的道德操守。刘金国的这一番话引来了无数网友的深深共鸣。一位法制网网友说:坚守道德与清廉,有时候必须忍受孤独与误解。向刘副部长致敬!"一位来自河北廊坊的中国警察网网友说:“装一天容易,难的是装一辈子。我们需要更多这样装到死的干部!”刘金国是一个高的标杆,我们学习刘金国固然要像他那样高标准地严格要求自己,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那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精神。2014年刘金国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
刘金国那样的高标准即使做不到,最起码我们也要为自己设定做人为官的基本原则:小葱拌豆腐一一清二白",一辈子坚守住这一底线。守住底线并不容易。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没有坚定的信念,人们有时在不知不觉中就逾越了底线,有的人入党前严格要求,入党后对自己逐步放松,忘却了入党誓言,先是突破政治底线随波逐流,继而经不住诱惑突破法纪底线,最后被无止境的欲望左右突破道德底线和做人的起码准则,堕入罪恶的深渊。因此,底线是一个分水岭,一旦突破,人生的坐标就会偏离方向,没有了理想信念,只剩下行尸走肉的贡欲、为人唾弃的无耻。所以,底线是不能触碰的"高压线",是不能闯的"红灯”坚守底线,我们要向刘金国那样戒贪欲,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出于公心,做得清清白白、干干净净。任何人底线的垮塌,都是从贪欲开始,无论责恋权势、贪恋美色,还是贪恋金钱,一旦有所贪求,最终不可避免地要用做人的原则、用手中的公权来换取。贪心一起,欲壑难填,堕落难止,不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不贪,是公平公正处事的前提,不贯,才能远离腐败堕落的诱感,戒除贪欲,用忠诚、用信念守住底线;从每件小事做起,用法纪、用良心捍卫底线,才能让我们每一个人具有诚信和道德的力量,才能让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成为我们社会的“先进”与“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