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反思促成长,三尺讲台见真章——文苑小学田庄分校听评课活动进行中
奔跑的树
创建于2018-11-20
阅读 9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更好地发挥有经验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文苑小学田庄分校开展了一轮全方位的听评课活动。本次听评课活动覆盖现有学科、由“经验教师示范—新教师学习实践”的形式循环进行,鼓励跨年级、跨学科听课,利用学科教研时间进行评课,旨在通过多轮学习不断思考、一起研讨、共同进步。
赛课哨声响,助力新成长。每一位教师高度重视,钻教材、析学生、研教法,精心设计教学、组织课堂,养习、夯基、扬长、挖潜、激趣。
王静老师正在执教《妈妈睡了》一课。整堂课中,王老师时而弯腰询问、时而俯身倾听,温柔的姿态和亲切的话语像妈妈一样感染着孩子们,怪不得有位小同学说:“老师,我觉得您也很美,因为您很温柔,像妈妈一样。”是啊,教师的一言一行就像春风拂化心田,滋润学生的成长。
王老师通过问题和图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把学生从课堂情境带入与妈妈生活的点点滴滴,切身体会妈妈的辛苦与不易。学生在王老师的带动下,深入了解字词、句子、情感,阅读时情感得到了真实流露;在最后的“给妈妈说一句话”环节,有的学生更是眼里溢着泪水,体会并感动于妈妈的不易。可见真实情境和情感的代入是理解和内化课文的重要环节,而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体验是其中的关键。
王瑞芳老师的拼音王国乐趣多多,学生通过《ie üe er》的奇遇闯关学会了复韵母ie、üe 和特殊韵母er的音和形以及整体认读音节ye、yue。
小老师领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王老师在拼音教学中重视学生对发音口型的掌握,体现了低年级教学中对于学生基本功的扎实态度;整堂课以拼音王国里字母宝宝的旅行为线索,用故事呈现新知,而儿歌、生动的语言也使枯燥的拼音学习富有生趣。
冯秋叶老师带领大家欣赏了窗外美丽的《秋天》。秋天很美,美得让我们忍不住把它印在纸上、留在照片里。冯老师通过呈现关于秋天的图片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述说秋天带给自己的感受,初步感受、理解课文。在泛读过程中,冯老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字词,并对错误及时纠正;在精读环节,通过讲解部首含义、组词等来辨别形近字,通过引导学生寻找单字及其作部首时的不同来习得新词。冯老师特别注重低年级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田字格范写体现了冯老师扎实的基本功。
孙立焕老师通过呈现花果山的美丽景象,带领大家走进了《得数是6、7的加减法》的神奇世界。孙老师借助圆形磁钉呈现数量,通过交换磁钉位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同时,孙老师十分注重低年级教学中对学生数学基本功的培养,新旧知识的交替、反复呈现体现出知识习得的螺旋式上升。
冯芝香老师对《开天辟地》一课的激情呈现,风格大气。神话类的文章思维发散而跳脱,而冯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关键词理解全文的“串糖葫芦”法,把整篇文章的脉络清晰呈现。通篇主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但每个问题都环环相扣、落在关键之处,聊天式的授课风格轻松有趣。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朗读环节。教师指导朗读和课文理解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代入感情朗读,又在朗读之中进一步体会文章思想;在师生共读阶段,老师的范例、引导式朗读亦令人印象深刻,真正的朗读是需要感情和激情的。
田君燕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行云流水,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更是体现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课前的资料准备蕴含了与本节课相关的数学信息,学生通过资料准备和课前预习提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节课有两大亮点:一是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通过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在对比中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相对于其他解题方法的简便之处,并明白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对于分数同样适用;二是通过学生在黑板上解题,鼓励学生对题目进行讲解,体现了优生带动的学生主体教学理念,而小组合作更是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对新知的探索和理解之中。
李焕霞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小组合作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李老师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通过学生自制教具来认识和感受“角”,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角”来深入理解,整堂课轻松有趣。
谭颖老师化身导游,开启《黄山奇石》游览之旅。谭老师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虽然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去过黄山,但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课上观看有关的风光片,使学生初步对黄山有了直观感受。初读课文,圈出石名感“奇”;细品课文,小组交流探“奇”;表演、模仿理解“奇”;观图联想试写“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探完语文里的“奇”,我们来数学中寻“趣”。陈程程老师带来了一课有趣的《智慧广场有序地数图形》。“趣”在哪里?让我们一起来看。趣味一,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来导入,亲切有趣。趣味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小组合作蕴含独立思考、交流反馈两大环节,亲自动手得到的收获才是新鲜有趣。趣味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举一反三,由简入繁,挑战带来新乐趣。趣味四,联系生活、延伸课外。原来数学之美也在于实际应用,生活处处是数学,这是生活之趣。
颜鑫老师的《平移和旋转》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颜老师通过情境教学和实践领悟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平移、旋转,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对两种运动进行辩识。
杜萌老师带领同学们欣赏了美丽的《雾凇》。作为本课的第一课时,杜老师对生字词的讲解尤其到位。呈现生字词,通过“指名读”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错误及时纠正;而对于读得好的学生,则鼓励其争当“小老师”进行领读,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多音字,由学生根据预习进行讲解、教师指导、补充;对于生僻字音,杜老师则通过设置情境、出示例句的方式加以解决。
读“音”到位,“形”亦不可缺;“音形”皆有,“情”到方得始终。杜老师十分注意字形,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生字书写要领、借助字词义解释字形、教师板书学生描红等形式巩固字词。
文由字词成,字词依文生。对字词真正的掌握体现于对文章的理解,杜老师通过小组自选文段齐读的方式指导字词的应用,既引导学生初识了课文,又深入理解了字义和课文感情。
高翠老师主讲的《莫高窟》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课有两大特点:前后呼应式的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和引导式的课文处理方式。
高老师在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脉络之后,呈现本课任务,即学生化身游客游览莫高窟,“身临其境”地了解莫高窟艺术的博大精深,最后落脚在理解课文句子“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上,任务的呈现体现了前后呼应;而在布置作业阶段,高老师又引导学生化身导游,以另一个身份带着自豪感和责任感去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这又体现了任务呈现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此外,在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时,高老师要求学生用横线划出最能概括彩塑特点的词语,找出介绍彩塑的方法。并通过充满逻辑性的板书对几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抽象式的总结:特点(中心句)—典型而详细的描写(句式)—总分(段落结构)。并引导学生仿照本段分析方式进行小组讨论,自行分析讲解第三、四自然段。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张红芹老师讲解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充满生趣,精心设计的教具,以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和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为基础,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并学会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开篇利用静态的长方形图片和动态的平行四边形教具之间的对比尤其生动,初步引导学生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合作探究中对转化思想的运用也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
刘迎新老师执教《水上飞机》一课。刘老师的课有两大亮点,一是教师引导性的语言充满故事性,语气和表情的示范也很到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和角色情感,在分角色朗读时完美展现了朗读之美;二是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刘老师不仅重视师生评价,也注重生生评价,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其他同学的朗读、回答,达到培养更多学生进行思考、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张晓洋老师执教《平行与相交》一课,通过让学生自己摆放小棒,寻找直线之间可能存在的位置关系并进行分类,导入新课。张老师能够在学生遇到问题时,通过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讲解。例如,讲解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时,张老师发现有的学生不能理解“在同一平面内”,她以教室内墙面作为平面,通过讲解墙面相交的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讲解生动、直观。
听完数学课,让我们一起随闫秀民老师走进《草原》。闫老师的课语言简洁流畅、衔接自然,从热情相迎、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四个方面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满汉情谊,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深入理解了课文,同时也在闫老师的引导下知道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进行分析,培养了文章分析能力。
领略过草原之辽阔,让我们跟随许秋凤老师来欣赏神秘柔美的《庐山云雾》吧。要理解课文,关键点之一就在中心句、关键词,这是文脉。许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结构、划出中心句、提炼关键词来整体呈现课文,借助字词讲解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给在场老师和同学们呈现出一幅优美画卷。
姜赛鹏老师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告诉学生正确进行自我分析的重要性。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小骆驼的内心世界的变化,通过问题提取关键词、理解故事发展;最后的故事表演环节中,学生利用动作、眼神和语言把小红马、骆驼妈妈和小骆驼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大方、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听课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一进入王晓秀老师的课堂,黑板周围的树藤仿佛把我们带入森林之中,精心设计的卡片一呈现便吸引了老师和同学们——《九色鹿》带着它的故事迎面走来。随着王老师的引导,同学们逐步整理出故事脉络,而此刻老师对关键词的板书则使得故事呈现更加清晰。箭头、线条、关键词,稍加完善后的板书则体现了思维导图的概括性和逻辑性。有情境、有引导、有呈现,课堂充满生趣。
最后,同学们在小剧场闪耀登场。队伍庞大、角色完备,充满气势地步入“剧场”;精心制作的道具则体现了同学们的用心和对故事理解之深入。
周云亭老师执教“My favourite festival is the Spring Festival”一课。通过图片和问题式的引导呈现课文,通过图片和短语卡片呈现本课思维导图,通过课文朗读和选词游戏进行练习,利用小组讨论进行巩固。
孙乐乐老师有趣的剪纸课堂。巧手纤纤动起来。
张博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仡佬族的《荡秋千》,欢快的旋律唱出美丽的心情,而对乐谱的分析、把握则体现出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重视。
有听亦有评,说亮点、提建议,解困惑、同提升。
李文君校长亲自主持教研评课。讲课老师首先就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听课老师们轮流说明本课亮点,并就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包括授课老师在内的全体在坐老师就亮点和建议进行自我教学反思并进行记录;此外,老师们也会积极就课的某一环节做出研讨,商讨其作为常态课教学的基本步骤并予以推广;对平时上课中遇到的类似难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或新的研究思路,为下一步的教学作铺垫。
每一位老师都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如果对本次听评课活动做一个总结,那么收获有以下三点:教师为主导、以小组合作和“小老师”为代表的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课堂的亮点,也是听课老师们的主要收获;而情境式的课文呈现、练习和巩固把课堂推向了高潮,使课堂显得更加生趣盎然;教师评价语的具体化和引导性、鼓励性以及生生评价的运用更是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行动力和思维潜能。
“路漫漫其修远兮”,携手共进以求真。
阅读 9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