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行之在帕米尔高原与玄奘不期而遇

马征
创建于2023-11-15
阅读 7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03年10月的南疆行,多次到达了玄奘取经的点位,这是我行前所不知道的。2016年,我在孟加拉沙迦拉化肥厂项目工作期间,从使馆网站上读到了玄奘取经和在孟加拉的故事,引发了兴趣,花了不少业余时间研究,虽然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述,玄奘并没有渡过恒河深入孟加拉国腹地,但我仍然被玄奘为了心中的目标而执着追求的勇气和能力所折服。所以这次旅行中一听到有关玄奘的传闻,我就很想把其中的原委搞清楚,回来以后进一步查找资料,读到了复旦大学侯杨方教授所著《重返帕米尔:追寻玄奘与丝绸之路》,使我对玄奘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的经行情况有了更深的认识。

2003年10月的南疆行,多次到达了玄奘取经的点位,这是我行前所不知道的。2016年,我在孟加拉沙迦拉化肥厂项目工作期间,从使馆网站上读到了玄奘取经和在孟加拉的故事,引发了兴趣,花了不少业余时间研究,虽然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述,玄奘并没有渡过恒河深入孟加拉国腹地,但我仍然被玄奘为了心中的目标而执着追求的勇气和能力所折服。所以这次旅行中一听到有关玄奘的传闻,我就很想把其中的原委搞清楚,回来以后进一步查找资料,读到了复旦大学侯杨方教授所著《重返帕米尔:追寻玄奘与丝绸之路》,使我对玄奘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的经行情况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书出版于2021年6月。侯教授自2013年4月首次登上帕米尔高原,就确定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精准复原丝路的宏大目标。在事前充分准备资料的基础上,他带领复旦大学考察队进行了十几次现场考察,足迹遍布了境内外整个帕米尔高原,几乎踏遍了所有重要的丝路山口和河谷,所经之处都有精准的GPS定位与轨迹记录,并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视频。他的研究成果已经被相关政府部门和学者所采纳。本文将以《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基础,侯教授所确定的玄奘东归路线为主轴,补充完善我在2016年未能最后完成的《大唐玄奘西行路线及年表》相关内容,并结合我的这次旅行见闻做内容上的延伸。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春),从印度取经东归的玄奘,到达睹货逻国(即吐火罗)故地(今阿富汗)的活国(今阿富汗昆都士),在此告别了戒日王等派遣的官方护送使团,跟随商队开始了前往葱岭(侯教授论证玄奘记述的葱岭范围略大于帕米尔高原)的艰难旅行。

    商队顺着科克查河(Kokacha River)河谷行走于葱岭山谷间。先东行百余里,至瞢健国,听闻:阿利尼国、曷逻胡国、讫栗瑟摩国、钵利曷国。自瞢健国继续东行入山三百余里至呬摩怛罗国。再东行二百余里,至钵铎创那国。从此折向南,在山谷中行二百余里,至淫薄健国。再向南,逾岭越谷,峡路危险,行三百余里,至屈浪拿国(阿富汗库兰行政区(Kuran wa Munian District))。这一段经5国1100里的路程,因在帕米尔高原之外,不是侯教授研究的重点。

    商队从阿富汗库兰行政区折向东北,顺着桑迦里河(Sanglich River),抵达缚刍河(今名喷赤河(Panj River),在瓦罕河的下游)。继续上行来到喷赤河由西转向北流的大拐弯处,这里现有伊什卡希姆(Eshkashem)村,该村与河对岸的属于塔吉克斯坦的同名村子一同构成《新唐书》中的“塞迦审”。这里是自西向东进入瓦罕谷地的西端出入口,也是从阿富汗昆都士以及附近地区进入喷赤河谷的唯一入口,因此是从活国出发前往葱岭的必经之路。从喷赤河大转弯,商队正式进入帕米尔高原的范围。

    瓦罕谷地,即帕米尔高原八帕之一的瓦罕帕米尔(Wakhan Pamir),长110公里,夹在兴都库什山与沙赫达拉山脉(又称瓦罕山脉)之间。帕米尔(the Pamirs)一词来自于柯尔克孜语,英文为复数,指帕米尔高原有八个大帕(意为高山谷地)和若干的小帕。而帕米尔高原,现已演变成一个地理概念,在此五条庞大的山系: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会和,拧成了一个巨大的山结,山脉和山脉之间宽阔的谷地和盆地共同构成了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峦起伏的高原地貌,这与我之前去过的青藏高原相对平坦的高原地貌有很大的差异。

    商队从伊什卡希姆村,同时也进入了睹货逻国故地诸国之一的达摩悉铁帝国(Tamsthiti,“瓦罕”的梵文音译,《新唐书·西域传》称为护蜜,今属阿富汗巴达赫尚省瓦罕行政区)国境。继续沿喷赤河上行,到达都城昏驮多城(Khamdadh,阿富汗巴达赫尚省瓦罕行政区的汉杜德(Khandud))。从库兰到汉杜德,玄奘记录这段行程为500余里。

    在此玄奘听闻:尸弃尼国(Shi-K’i-Ni,为睹货逻国故地诸国之一,今位于塔吉克斯坦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Gorno-Badakhshan)以及什克南地区(Shugnan)的首府霍罗格(Khorugh)一带)。

    商队从汉杜德继续沿喷赤河谷向东上行,到达今塔吉克斯坦的兰格尔(Langar,意为驿站)村,在其附近,北来的帕米尔河和东来的瓦罕河交汇成喷赤河,这里也是抵达中国塔县的分路口:一条是顺着瓦罕河一路东行,经过瓦罕帕米尔,再由小帕米尔(Little Pamir,八帕之一)东北行,或沿着南面的瓦罕基尔河谷东行;另一条是顺着帕米尔河东北行,经过大帕米尔,再横切小帕米尔东南行,玄奘跟随的商队选择的是后者。他们继续顺着帕米尔河东北行走了七天,海拔从2800米上升到了4200米,这段120公里的河道落差近1400米,狭窄的山路险峻异常,经历重重危险,在时值春夏之交时进入瓦罕山脉南部的商弥国地界,这里即为波谜罗川(八帕之一的大帕米尔(Great Pamir),当地人发音为po-mi-le))。玄奘记录此段路程行程700余里。

    在大帕米尔U形谷地中,玄奘走过约100多公里,最宽处超过14公里,北边是南阿利楚尔山脉(Southern Alichur Range),南边是瓦罕山脉(Wakhan Range)),经大龙湖(萨雷库里湖(Sir-i-kul),又称佐库里湖(Zorkul)、维多利亚湖(Lake Victoria)、伍德湖(Lake Wood))后,顺着从大龙湖发源的伊斯提克河,到达雅尔特拱拜孜(Jarty Gumbaz,拱拜孜原意为四方座圆拱顶的坟墓,常设在交通要道作为驿站),这里有温泉可稍事休整。

    从雅尔特拱拜孜出发前往中国塔县又有两条路:一条路先向北,再折向东,往东北方向走一段后,到达南北流向的阿克苏河谷;另外一条路先向东,再折向东南,前往定居点吉什尔腊布特,中途要翻越海拔4477米的吉什尔腊布特山口。这两条路指向两个不同的山口——纳兹塔什(Nezatash Pass,“纳兹”是“尖”的意思,“塔什”即“石头”,因山坡上有一突兀的形似箭的石头而得名。南坡便是阿克苏河谷和小帕米尔,为萨雷阔勒岭的分水岭)和排依克(Beik Pass)。玄奘走的究竟是哪一个山口,是十九世纪西方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侯教授考证后认为是后者,这更符合玄奘的“自此川中东南”的路线。

    塔县的南、西部分别与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区)、阿富汗、塔吉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808公里,在边境线上各山口(又称达坂)依次排开,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最北端为西昆仑山与萨雷阔勒岭(Sarykol Range)之间的卡拉苏口岸(国家一类口岸,塔国为阔勒买口岸);自北向南再向西的萨雷阔勒岭的山口,分别是纳兹塔什、排依克、托克满苏、西克克吐鲁克,以及最西端的瓦罕基尔,由此国界线折向东行;自西向东的喀喇昆仑山的山口,依次为基里克、明铁盖和红其拉甫(现为常年开通口岸)。其中阔勒买、纳兹塔什、排依克在中国与塔吉克斯坦边境,西克克吐鲁克、瓦罕基尔在中国与阿富汗边境,其余均在中国与巴基斯坦边境。

    商队翻越海拔4703米的排依克山口后,进入朅盘陁国(Kie-pan-to,今新疆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地界。沿着从排依克山发源的排依克河东南行,到达卡拉其古河(发源于中阿边境瓦罕基尔山口1号界碑附近)。继续沿卡拉其古河一路东行20公里,到达与红其拉甫河(Khunjerab River,发源于中巴边境红其拉甫山口)相交汇处,此后称为塔什库尔干河,在此地有公主堡(音译:克孜尔库尔干(Kiz-Kurgan),意为女子堡)。

    1906年5月30日,斯坦因爬上了公主堡,留下了珍贵的照片,他发现城墙是“用土坯和松树枝条相间垒砌而成。这种建筑方法,与由此往东所有公元前二世纪前后的汉代长城及其边防军事建筑完全一致”。虽然公主堡在玄奘到达时就已废弃很长时间,但确是见证了玄奘东归的人类构筑物。

    卡拉其古河与塔什库尔干河共同形成的U形谷地,是八帕之一的塔克敦巴什帕米尔(Taghdumbash Pamir),也就是萨雷阔勒地区,是整个帕米尔高原最富庶的区域。

    商队沿着塔什库尔干河向北而下,到达石头城,今塔县县城。从大帕米尔到石头城,玄奘记录此段路程为500里。

    朅盘陁(梵Khabandha),在塔吉克语意为“山上的道路”,塞种语很可能也是相同的意思,而今天的称谓塔什库尔干(Tashkurgan),则是塔吉克语石头城的音译。对于朅盘陁国,只有《宋云行纪》和《大唐西域记》等书中有相对详细的记载。朅盘陁国的建国时间没有记载,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在一世纪左右,石头城已经存在。据考证,西汉时期的塔什库尔干地区为当时西域三十六国中的蒲犁国所在地,国王居住在蒲犁谷,居民和风俗习惯都与当时的西夜国、子合国(均位于今喀什地区叶城县)相同,是所谓的“行国”,也就是游牧人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居住往往没有固定的城镇。但当地人信仰佛教,修建了许多寺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力强盛时期,朅盘陁国的无忧王国王曾依恃武力,出兵攻打呾叉始罗国(今巴基坦拉瓦尔品第附近一带),逼迫名闻印度号称“四日照世”之一的名僧童受,到达塔县传教,并为他修建了“台阁高广,佛像威严”的寺院。童受为佛教说一切有部的著名论师,生卒年不详,但根据其师承关系可以推算为公元3-4世纪人。几百年后,玄奘到达朅盘陀国时,记述这里“文字语言,大同佉沙国。然知淳信,敬崇佛法。伽蓝十余所,僧徒五百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朅盘陀国何时灭亡以及灭亡的原因,史书上也没有具体的记载。很可能是在玄奘离开以后,由于西突厥被唐朝攻灭,西域格局发生了变化,吐蕃与唐朝在葱岭的争斗逐渐升级造成的。

    我这次参观了石头城遗址,位于塔县县城城北,城垣周长1285米,遗址总面积10.7万平方米,海拔3100米。据考古发掘,石头城始建于晋唐时期,有城墙、城门、寺院、居住等建筑,城墙用石块或土坯砌筑,城东部寺院遗址墙壁上尚存壁画痕迹,城内房屋多属半地穴式建筑,砾石砌筑墙体,现存房屋遗迹约40余间。唐朝于开元(713-741年)年间,设置了葱岭守捉。守捉为唐朝在边地的驻军机构,驻兵300至7000多人不等。石头城为葱岭守捉驻节地。元朝初期,大兴土木扩建了城郭。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莎车府分设“蒲犁分防通判厅”,委派内地来的“流官”担任分防通判(为最基层的军事、行政官员)。1902年,正值清政府执行庚子赔款的第一年,朝廷向各省加收税赋,更加重了经济困难程度,因此应该没有多少财力修建蒲犁厅官府,只在石头城晋唐时期寺院遗址上进行了简单修葺。4年后,斯坦因在此拍摄的照片,与现在相差无几,已经是一片废墟。由上述可以看出,现在石头城遗址上设立玄奘讲经处标识牌并非空穴来风。

此照片拍摄于2023年10月18日。远处的雪山,即为萨雷阔勒岭,在哪里依次排列着边境通道。

玄奘在石头城休整了22天,然后继续前往莎车,但是对玄奘到底是怎么走的,又出现了争议。石头城遗迹博物馆的展图采用了侯教授绘制的从石头城跃下帕米尔高原的三条主要路线(见下图)。侯教授在考证后,逐一否定了十九世纪欧洲探险家们的观点,也否定了其它另外两条通道,首次确定玄奘走的是东冈道。

    玄奘跟随着商队,从石头城向东南行至乌古里亚特山口(Ugriat Pass,坐标:北纬37°38'10.85",东经75°30'27.64",海拔4170米)后,进入瓦恰谷地(Vachcha Valley,今瓦恰乡),这也是八个大帕米尔之外的小型帕米尔之一。我们从旅游打卡地盘龙古道下来,即见到了这片谷地草场。

    此照片拍摄于2023年10月16日,当时的焦点是在跃下昆仑山脉的盘龙古道上,而我拍摄的地点已属喀剌昆仑山脉。读过侯教授的书后,才知道这里名叫瓦恰谷地。遥想1380年前的夏天,一队有着一头大象的商队正从远方走来,玄奘法师正在其中,我不禁感慨万千。

    商队东出瓦恰谷地后,又进入群山之中,翻越了大石崖(坎达尔山口(Kandear Pass),海拔4939米),这是玄奘一生走过的最高点。 从石头城到大石崖,玄奘记录此段路程为300余里。

    从大石崖改向东北行,进入特都拿河谷,在这一段路程上,玄奘遇到一群强盗打劫,东归出发时戒日王送给他的那头大象惊慌失措,跌落水中溺死,经书也有损毁,这就是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所经历的第八十一难的原型。继续前行至与孜拉甫夏河(突厥语,意为“铺满黄金的河”)交汇处,地名为阿克托尕兰干(白骆驼驿站),此处有棵巨大的阿富汗杨(Populus afghanica),已有起码有3000年树龄,它是目前可以确认的唯一目睹过玄奘取经走过的生命。

·目睹玄奘东归的大杨树。(侯杨方/摄)

两河交汇后成为大同河。玄奘沿大同河下行至奔穰舍罗(今塔县大同乡阿依克日克村)。奔穰舍罗为梵文音译,意为福舍,即给旅客行人提供免费食宿的地方。此段路程玄奘记为200里。

现在当地人步行从石头城东南行三天可到坎达尔山口下,从坎达尔山口东北行至阿依克日克村需要两天,与玄奘的里程也完全吻合。但上述地名在百度地图上均无显示,只能按书中的示意图在地形图上用红线描画如下:

    

    玄奘从阿依克日克村沿大同河向东下行到与叶尔羌河汇流处,沿叶尔羌河向北下行到库如克兰干村(此地春天杏花盛开)后,向东翻越库尔干山口(海拔约3100米,按书中描述在百度地图上应是帕什托克达坂)后出葱岭。

    沿从库尔干山发源的艾亚河,经莎车县达木斯乡、霍什拉甫乡再次到达叶尔羌河岸,继续沿河抵达乌铩国(今莎车县,清初改称叶尔羌)。此段路程计800余里。

    玄奘在乌铩国讲经数日。今莎车县城內的朱具婆佛塔遗址(维吾尔语称为努尔肉孜墩,根据塔基下的出土文物,该塔应建于宋代),其建造时间晚于玄奘到达的时间,现在将这里标示为“玄奘讲经台”不知是几个意思。

    从塔城到莎车,玄奘所走的东冈线,按其记录共1300里,至今无全程连通的公路(在百度地图上可以看到有断续的县道、乡道),需翻越的3个山口,都只可到达较近的点位后徒步。另外,现有的塔莎公路(X613),按自驾旅游攻略,是从G314进入帕米尔高原后,经塔县县城后跃下帕米尔高原的另一条不走回头路的道路,因此受到很多游客的喜爱,这次旅行我们也走过其中从班迪尔蓝湖-杏花村这一小段,但据领队公子刘说,该路现在后半段因塌方已不能通行。塔莎公路也确实是在古代驿道的基础上修建,但经过侯教授论证这里并不是玄奘东归所走过的道路,而我为了查找塔莎古道的信息,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位导游的文章,他以侯教授的信息为依据,说玄奘东归走的就是这条路,不知这位仁兄是没看懂还是为了商业目的在故意误导,不过我还是要谢谢他,要不也读不到这本书。

    对照《大唐西域记》,在帕米尔高原上,玄奘共记录了5国(经行4国,听闻1国),行程近3千里,加上途中休整的时间,用时近3个月。

    ·玄奘东归路线之帕米尔段图。(图片来源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

    可惜网上转载的此图太过模糊,我从该系统也搜索不到这样详细的信息,估计现在已不对普通读者开放。但我从“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看到下图,这对阅读《大唐西域记》已有非常大的帮助。

    马征 2023年11月15日


                        

    

阅读 7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