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完小·德育】学习清廉故事   共建清廉校园

华阁镇华阁完小
创建于2023-11-15
阅读 163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清廉文化传统的国家,清正廉洁是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脉之中的不变本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廉政故事,在华夏文化中已成经典。

故事一:以廉为宝 清正廉洁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石,把它献给主管建筑工程的大臣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加工玉石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给我,我们都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于是,留下了“子罕弗受玉”的美传。

故事二:于谦拒礼 两袖清风

明朝于谦曾在河南做官,按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都要进京接受考察。这一年轮到于谦进京,手下的人拦住他说:“您什么都不带,进京不送礼什么事都办不成。”于谦笑着提起两只袍袖风趣地说:“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故事三:陶母退鱼 清廉自守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让陶侃深受教育。

古人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不仅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温润心灵,还可以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建立一种恒久的价值观。廉洁,既是一种思想观念,又是一种价值取向,更是一种育人要求,吝店镇中心小学全体教职员工将始终以廉洁从教、爱心育人为行为准则,打造高质量教育。

阅读 163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