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聚焦“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 乌鲁木齐市高中物理化学教师高级研修班合肥行(二)

创建于2023-11-15 阅读3335

    “赋能前行,为梦起航”,2023年乌鲁木齐市高中物理化学教师高级研修班继续合肥研修之旅。11月15日上午,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全国高中化学教学优秀教师、全国化学教育先进工作者、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朱成东教授为全体参训的化学老师们带来了以《基于新教材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的专题讲座。

    朱成东教授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伴随着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的转变,教材由过去的“知识仓库”转变为一种“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合理利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由“教材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从知识本位的课时教学转型升级为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一线化学教师不仅需要更新的理念,明晰大单元教学的优势及价值意义,而且需要与理念匹配、可实操的设计模式及技术,让大单元教学的意愿与理念转化为常态化、可持续的实践教学行动。 

    在“三新”实施的驱动下,单元教学更加彰显个性化和针对性。朱成东教授围绕“核心素养”和“单元教学”两个关键词,从“什么是单元”、“单元特征”、“基于教材的单元教学”、“大概念”等六个方面为大家指出:“单元教学打破传统单篇教学限制,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任务,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问题的主动探究者。”

     朱成东教授基于新教材指向核心素养,从解读学科核心素养和大单元教学两个维度,从情境的使用、三维视角、物质类别看转化、大概念视域下、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过程等方面为我们展示了高质量的优质课设计,让我们耳目一新。朱教授强调了化学仪器发展的变化对化学学科变化的推进,鼓励老师们深挖教学资源,对其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后展现出完整的教学主题。 

课间朱老师与老师交流

    朱成东教授以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为例,指出钠及其化合物,着重从物质分类维度进行教学;氯及其化合物从元素价态维度进行教学;铁及其化合物是从元素价态、物质分类两个维度进行教学;硫氮及其化合物是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的内容,所以需要从元素价态、物质分类、元素周期律三个维度进行教学,从而达到使学生具备解决陌生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能力,让参加培训的学员体会到新课标背景下元素化合物教学的魅力。

     总之,基于新课程新教材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需要教师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适当进行课外拓展与延伸,并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朱成东教授分享的满满干货,为高中化学班全体学员带来了可借鉴的专业指导。

  下午,安徽省特级教师徐伟做了

讲座《聚焦核心素养-从新课标到新课堂教学》。

     徐伟老师是安徽省特级教师,曾获全国“全国实验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徐伟老师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级向我们展现了新课标下的课堂要求。

      首先,徐伟老师作为一线教师的身份,从“变化的世界”这一角度切入,让我们了解自己所处在教育巨大变革的浪潮中,并总结了我们一线教师共同在教学上遇到的困难和种种问题,比如“一个知识点讲了很多遍,学生依然学不懂”,“同类型的题目一有变化就不会做”等,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看待新的教育改革下,怎么找到这些问题解决的思路。徐伟老师将03年的课程标准和当下的课程标准做了对比,从国家战略层面和意识形态领域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教,教什么。徐伟老师用了我们高中化学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即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与镁反应的速率如何?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探究过程;同时用教材中的一句“过氧化钠是潜水艇中的供氧剂”所引发的问题开始进行模型建构,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基于问题,还原真实场景,通过解决真实问题来获得知识的路径。最后,徐伟老师聚焦微观,落地到真实的课堂上,从平时的教学出发,提出了新课标下的课堂要求:让学生讲出来、写下来、学进去。让我们彻底转变思路,从聚焦我们“如何教”转变为重视学生“如何学”,始终让学习的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明确了我们作为老师起到问题引导串联的目的。

  徐伟老师从变化的世界、核心素养、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路径、案例分析五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展示与讲座。在整个讲座中徐老师摆论点、例论据、说事实,让我们从一个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去思考,去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壁垒。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万变不离其宗,遇到问题不忘初心,从课程标准、教材、教育评价体系中去寻找问题根源。 在学习中跟随老师去思考,也明白了自己的一些问题所在。

      在徐老师的这场讲座中,让大家印象非常深刻是看问题的三个角度,徐老师非常形象的从“飞鸟之眼”、“蜻蜓之眼”、“蚂蚁之眼”让我们深刻领悟到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整个讲座中徐老师深入浅出,为我们解析了现行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以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学进去、写下来、讲出来的维度,层层递进,将知识内化,满足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是自己需要切实转变观念——不要老是考虑知识怎么传授,而是要考虑学生怎样学习最有效。学会用知识,而不是只是学会知识本身。要勇敢地把课堂交出去,要了解知识的本质是从解决一个一个实际问题中获得的经验积累,而非单纯的死记硬背。要回到真实场景中去,回到真正的科学探索过程中去,才能领悟到学习的魅力和成长。最后引用徐伟老师的一个比喻,来作为结尾:“我们教师只是牧羊人,我们的任务是把学生带到水草茂盛的知识的草原中去。”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充实的一天,参加培训的老师们收获满满。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教师培训学院何正伟主任强调要将培训效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迎接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挑战,推进课堂和育人方式的变革。

撰稿:李娜、王磊、牛璐、丛媛

图片:李乐、张子威

制作:谢江鸿

初审:谢江鸿

终审:何正伟

阅读 333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