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8月,我出生在陕西省渭南地区合阳县一个很小且穷的地方----路井公社东阳大队大埝村。那里属于渭北黄土高原,是一个常年干旱,水资源十分缺乏的地方。虽然作为令人羡慕的全大队四个自然村中唯一有井的村子,天旱的季节,井里照样不出水,也得去几里路外的路井镇挑水吃,典型的靠天吃饭的地方。生产队时,每亩也只能收到二百多斤小麦,可想而知当时的贫穷。十三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含辛茹苦带着年幼的兄弟姊妹五人艰难度日。为了挣工分养家,年长我四岁的姐姐和年长两岁的哥哥早早回家务农,由于年龄较小,只能挣到成年人八成到六成的工分,一年到头生产队结算,不但分不到一分钱,还得给队上倒找钱。
母亲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知道娃娃只有念书才能改变命运,才能不再吃苦受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母亲坚持让我读书。上高中时,学校每月补贴三元和六斤粮食,支撑着我三年艰难的学生生活。当时家里主要的口粮是高粱、玉米、红薯、谷子,小麦面粉很少。我家离学校一公里多,早去晚回,算是走读生。早上带几个红薯装入用布缝制的袋子,放在学校的大蒸格里蒸熟后,外加一碗小米稀饭,就是早饭了,有几次去晚了,让其他同学拿走了,就只能饿着肚子去上课。中午就靠国家补贴的粮食在食堂领一个白面馒头,没有菜,把拌了食盐的辣椒面摊在纸上,馒头蘸着吃,当时感觉都很香。家里吃的东西主要是加了一点小麦面粉的红薯面蒸的馍(加面粉是为了蒸熟后不至于很硬)。就这样,熬过了我的三年高中生活。看着家人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还是吃不饱穿不暖,我暗下决心,要想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1973年,我18岁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成为一个地道的农民。好在自己有一点文化,当上了小队会计。记得为了每天能挣一两元钱,夏收结束后,去西韩铁路七峰车站工区,参加了铁路路基加宽施工工程,当上了民工。一天到头累得回家的路都走不动。一年后,有幸成为一名民办教师,在村小学带一至五年级复式班。我那时心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走出乡村的困苦。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我心想机会来了。那时没有任何复习资料,只能利用教学之余的时间去公社看电视辅导,稀里糊涂报考,成绩过了初录,虽然最终没正式录取,但让我看到了一线曙光,增强了我的信心。得知半年后就是78年的高考,我万分兴奋,暗暗下定决心,准备来年继续高考。
过年后,同村两位同时参加77年高考未被初录的学友,要我放弃考大学,与他们一起考中专,在降低考级保住吃商品粮还是奋力一搏考取大学的艰难选择中有过一丝动摇。好在自己当时清醒,没糊涂,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
1978年4月,在公社教育专干王兴才及大队干部的应允下,暂停自己的教师工作,参加了母校组织的为期三个月的高考复习班。几个月的集中复习,让自己对几年前的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温习。在每月的阶段考试中,我都是前三名,也引起了学校领导及代课老师的重视,至今对他们的课程指导及生活帮助心生感激。
高考时,记得我坐在教室进门第一个桌子上,当时不要说空调连电扇都没有,高考是在7月的7、8、9三天,母校教化学的王西臣老师,是我们考场的监考老师,几次在水盆拧出毛巾让我擦脸降温,至今记忆犹新。每科考试,学校教务主任和负责教务的副校长都要来考场问我考题难不难。记得考物理时,我的回答是,要是认真看了岳老师出的题,可以考满分。他们很吃惊,后来才知道高考的前两天,物理岳恒业老师在一个高考不用的教室前后黑板上出了一份附解答步骤的高考模拟题,我是在高考前一天看考场时偶尔看见的,我认为好几个题都和考题相似,这里就不详说了。
高考结束后,我就回村里继续当教师,每天都期待着有大学录取的好消息。终于有一天,邮递员大哥也为我高兴,打电话到大队,告知有山东大学给我的来信,(我在学校,邮递员每天要来送报纸信件,因此互相熟悉)我万分激动,那晚彻夜未眠,早上十点左右送来了我期待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知道自己考上山东大学微生物专业,从来没学过地理,看地图才知道济南的方位。出身农村没进过城市,下火车出站后,急着找学校的新生接待处,不懂交通规则,在济南站前广场差点被汽车撞着,吓了一大跳,至今难忘。
多亏了当时的国家政策,上大学不要钱,还有补助和粮票,让我真正吃上了商品粮,也走出了贫穷的山区。为了节省路费,有几个假期都没回家,有个假期和学兄李志强一起给系里绘制教学挂图,挣了近百元,利用开运动会的时间跑去市里给自己买了今生的第一块手表。
经过四年苦读,毕业后分配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1984年,工作两年后,为了解决爱人及小孩的农转非,在几位提前来宜昌的前辈引荐下,来到湖北省宜昌市。
感悟:人生要有个目标,万一实现了呢,穷则思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两件记忆中的小事:
1、坏事里面有好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1973年高中毕业后,与自己爱慕的初中同学习婉玲开始交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男女朋友。1976年我们准备结婚,那年全大队结婚证只有一个指标,最后发给一个家里只有父亲的困难户,而自己未能如愿还心生怨恨。当时在我们那里认为,结了婚就不能考大学。由于当时没能结婚,这样才有了后来的高考,有了后来的家。至今不知班上已经结婚的两位大哥和一位大姐上大学是当时政策允许还是专门对老三届的开恩。
2、大学四年不知鱼滋味:我们老家常年缺水,从小到大没见过鱼,更不要说吃鱼了。我们寝室对面就是洗漱间,有教职工经常在里面洗杀鱼,我不喜欢那个鱼腥味。记得食堂有时就是油炸几条裹了面粉的鱼当菜发给我们,我的鱼就分给几位好友享受了。临毕业汪天虹大姐请大家去她家里吃饭,她做了一个我自己认为的糖醋鱼,我说我不吃鱼,她说你尝一下,这个鱼和那个鱼不一样,我就尝了一下,感觉真的好吃。真的感谢汪大姐,让我从此结束了不吃鱼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