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季节交替之时,早晚温差较大。幼儿年龄小,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患流感等传染性疾病,且又到了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抵抗力弱的幼儿随时有可能“中招”,支原体肺炎及流感也趁机而入。平日又该如何科学预防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儿童是该病的易感人群。支原体肺炎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目前世界上已知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
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症状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潜伏期长,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发热、咳嗽是最常见的表现。初期为干咳, 后期有黄色或白色黏痰, 偶见痰中带血丝,部分患儿有喘息症状,可导致支气管炎、肺炎。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肺外其他系统器官的功能损害,如消化系统、心肌、肝脏。
01.发烧
儿童支原体感染多为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等。支原体感染会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就会表现为发热症状。
02.咽部不适
儿童在发病早期会出现咳嗽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剧烈咳嗽、憋喘甚至呼吸困难等,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引起支气管肺炎。
03.精神不佳
支原体肺炎这个始作俑者,是一种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微生物,临床上常被归为“非典型病原体”。传染源多为感染支原体肺炎的患者、病原携带者,病原体经过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当儿童出现以上症状时,可能是支原体感染导致,建议家长及时带儿童前往医院进行检查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目前,支原体肺炎没有针对性的疫苗来预防,专家提醒大家多关注幼儿支原体肺炎的相关诊疗指南,并在日常防护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通风:室内多开窗通风,保持环境的卫生清洁和空气流通。每天室内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分钟。
(2)少聚集: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有必要应戴好口罩。
(3)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公共场所回家后认真洗手、洗脸。
(4)勤锻炼、营养均衡:坚持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摄取足够的营养,提高身体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5)避免交叉感染:如家人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容易交叉感染,应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带病照顾孩子。
(6)注意增减衣服:近期气温变化大,早晚较冷,中午气温又有回升。因此,送孩子来园时可以穿一件外套,防止孩子着凉。衣服要逐渐添加(猛加衣的方式不可取),使幼儿身体逐步适应环境气温,拥有抗御风寒的能力。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
那流感和普通感冒有哪些区别呢?
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此外,流感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进行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人群聚集的场所易暴发、流行。而普通感冒多由于细菌、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其传染性较弱,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不仅如此,流感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发热咳嗽、咽喉部疼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一系列症状,重症病例还可发生肺炎、心肌炎等。而普通感冒的主要症状往往发生在上呼吸道,全身症状较为少见,症状较轻,一般可自愈。
1.孩子如果出现流感症状(发热伴有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带幼儿到医院就诊并居家休息。
2.避免送患儿入园。幼儿发烧应及时告知老师,待幼儿体温恢复正常,流感症状消失48消失后方可回园。
3.发热的孩子要注意在家充分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防止病情反复。患儿年龄越小,越需要休息。
就医指征:当幼儿出现以下任何症状:发热;反复咳嗽、流涕;面色苍白,流汗不止;呼吸困难,喘鸣声增高;特别是有基础疾病如心肺脑疾病、免疫缺陷、贫血、营养不良,伴随哮喘等气道高反应性疾病的患儿应及时将幼儿带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居家休息至体温正常且伴随症状(咳嗽、咽痛、流涕等)消失48小时后,根据医生建议方可返园,避免其与班级内未感染幼儿接触,减少疾病传播。就医时应佩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可以显著减少感染的风险以及改善感染后的症状,从而降低接种者感染流感病毒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的措施包括:用肥皂和温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口鼻和眼睛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定期清洁和消毒常用物品和表面,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提高抵抗力。包括: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充足的睡眠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加强预防,积极锻炼
我们防患于未然
共同呵护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