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全面促进我园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结合本园少数民族幼儿较多这一实际情况,第二幼儿园教师于2022年10月14日围绕“如何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这一主题开展了以班组为单位的线上教研活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运用语言表达已是必不可少,儿童是学习语言表达的最佳时期,如果能在这一阶段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培养、规范,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学习、工作都是极其有益的。那么如何在小学时期进行语言培养?下面就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鼓励幼儿“敢”说、“勤”说、“会”说
一是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特别是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要鼓励其耐心认真地把话讲完,不要怕耽误时间而放弃,平时要多给他们些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兴趣。
二是训练幼儿“多”说、“勤”说,把自己想说的、有疑问的、有不同看法的,都可以说出来,不要有任何顾虑,同时鼓励幼儿在场合允许的情况下多多发言。
三是培养幼儿“会”说,有针对性的对那些病句、语法错误、表达不准确等问题进行及时纠正,纠正时要注意语气,比如:某个幼儿发生表达错误时,我们可以说:你如果象某某这样表达可能会更好一些等。
2、为幼儿语言表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有意识的为幼儿语言表达营造一个浓厚的氛围,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表达性。为幼儿提供一个说话的契机,应想方设法给幼儿说话的机会,并有创造性的开展各种活动,多措并举,不居一格。
3、培养表达能力时要因人而宜、因势利导
一般情况下,幼儿说话从表象到思维大都是表层的,要想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我们设置出能让幼儿可感知的情境,激活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的说话成为一种心灵自由释放活动。另外,在培养表达能力时要注意因人而宜,不要搞“一刀切”,表达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的学生喜欢这一种,有的喜欢另一种,我们要区分对待,在他习惯的基础上加以优化、改良。在参加各种活动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就尽量迎合他们的兴趣,因人而宜、因势利导。
田老师在研讨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发言,结合园本课程教师可以适当的加入肢体动作,让幼儿更感兴趣,愿意倾听。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多和幼儿交谈,多提供倾听的机会,内容要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才能投入到活动中,让幼儿愿意表达并学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周老师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孩子,少批评,多支持孩子,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时教师除了引导还要积极去鼓励,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利用碎片时间多开展幼儿感兴趣的语言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习得语言。
宋老师认为,为了使幼儿掌握更多口语词汇,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营造宽松氛围,让幼儿在无压力、无拘束的氛围中自由的表达。这样可以为幼儿提供“演讲的舞台”,也可以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应当局限于幼儿园的教育,更应当拓展到幼儿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让幼儿无时不刻的处在语言能力提升的良好环境中。
本次教研活动在共享与交流中,每一位教师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都有了进一步的思考,针对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有效反馈,以便促进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中善于倾听、敢于表达。
以研促进,共同成长,老师们将带着这份收获,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优化,将“生活化”更好地渗透于日常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