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了暖,有了雨水;春遇见了冬,有了岁月;天遇见了地,有了永恒……那么,今天,当民间故事遇见了民间艺术,就有了载体和生命,就有了五年级孩子们一次不同凡响的语文实践之旅!
民间故事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也是文学的“根”。
最是书香能致远!
课外阅读的海量与坚持,让我们的孩子在中外民间故事中了解历史和文化的内涵,感受人物的真善美,惊叹劳动人民的创造与智慧,传统文化的魅力油然而生!
以“比”促读 较出“深”度
我们通过整本书阅读,领略了中国、欧洲、非洲等不同地域民间故事的特色,通过对比阅读从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地方特点、民风民俗等多方面对中外民间故事进行了深入剖析,孩子们整理出了其间异同,特别对中国民间故事有了系统了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孩子们利用假期,带着在学校里知晓的民间故事,走进博物馆、展览厅、民俗街……去探寻民间故事里的非遗和民艺。
从书本走向世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世界,为了更好地解读书本知识,为了更好地记忆和传承优秀的文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回到学校,我们开始用连环画创作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的故事千年传唱,今朝让我用画笔讲给你听,我要做民间故事的传承人!
谁说语文课中的民间故事只能按部就班、咬文嚼字的来上?这不,我们在音乐和美术的课堂上也一样实现了学科融合,欣赏了别样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老鼠娶亲》,原来语文也可以这样学!
瞧!这是我们五年级的孩子正在创作《老鼠娶亲》,一剪一刻中,我们用传统剪纸的方式独特呈现了这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我用巧手又一次做了民间故事的传承人!
一起来欣赏我们小组合作完成的多幅剪纸作品:我的《老鼠娶亲》
老师还特别邀请了研究民艺和非遗方向的西安美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山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和我们视频连线,更深度的带着我们通过民间艺术诠释民间故事,透过民间故事探寻民间艺术,我们真是受益匪浅啊!
西安美院的两位研究生姐姐杜明洋、薛涵帝分别为我们介绍了《牛郎织女》故事的渊源、人物形象的多角度分析和《劈山救母》故事的来龙去脉以及三圣母形象的解读。交流中打开了我们思维的深度和眼界的广度。
山西师范大学的博士薛敬亚姐姐很有亲和力,她用一段《武松打虎》的皮影戏抓住了我们每个孩子的心,配合老艺人朴实淳厚的秦腔,这故事又有了新的呈现。
姐姐手中摆弄的皮影人物活灵活现,在这里我们不仅重温了故事,也了解了皮影戏曲。
我们又从民间故事中喜欢上了民间艺术,年轻的我们依旧折服于这传统文化散发出的魅力!
如痴如醉的孩子们在互动提问中知道了很多关于皮影的知识,真是意犹未尽……
这样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语文实践作业也得到了许多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孩子们通过民间故事的阅读,了解到相关民间艺术形式,但这又怎么够呢?我要发现更多!我要动手实践!我要思考研究!
老师领进门,探索靠自己!
忍不住做了“纸片皮影”齐天大圣——孙悟空,有一块幕布,我的大戏也能开演呢!
我也能在美妙的《梁祝》中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陕西戏曲广播电台主持人秦越也为孩子们送来了精彩唱段,鼓励大家爱上传统文化,赓续传统文化!
孩子们还自导自演了多篇精彩的民间故事,身着彩服,自制道具,小“鲁班”,小“嫦娥”,小“包公”……惟妙惟肖,掌声雷动!
学校的有效引导后,五年级的孩子们更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更多民间艺术中的民间故事,非遗不仅进了课堂,更走进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他们发现了剪纸中的民间故事、花馍中的民间故事、壁画中的民间故事、皮影中的民间故事、戏曲中的民间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年轻的一代发现、挖掘、传承,发扬光大!
五年级此次别开生面的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不同角度的民间故事,领略了民间艺术绽放的别样风采,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重燃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大家对优秀文化有了更深认识和认同。
我们要做民间故事的传唱人,传书中故事,传人物品质,传民族文化,让经典永流传!
最后,特别感谢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民艺和非遗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杜明洋、薛涵帝、薛敬亚)精彩分享,感谢我校音乐王思瑶老师和美术屈维老师的鼎力相助,感谢五年级所有老师的敬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