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心” 当好“三员”
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添能加力

美友61839117
创建于2023-11-15
阅读 161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作为西安市传统老城区和商贸强区,近年来,新城区深耕四大经济板块,做强五大主导产业,锚定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目标,精心当好服务员、用心当好领航员、悉心当好护航员,加快建立中小微企业良性发展生态,让中小微企业“走进新城 心享事成”,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3年以来,全区新增市场主体11346户,同比增长33.59%,新注册企业3978户,同比增长61.25%。

精心当好服务员,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9月22日,西安恒轩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因未按时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在办理银行贷款时被拒,随即赴市场监管部门咨询解决方案,虽未带齐材料,新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视频核验、首违免罚,当场办理异常名录移出手续,帮助企业快速恢复信用,顺利办理了贷款业务。“经营异常名录快速移出”工作机制是新城区探索柔性监管新方式的创新实践,今年全区已办理异常名录移出4887条,10分钟内办结率达到90.3%。

企业送上“业务精湛敢容缺 高效帮扶有力度”锦旗

类似的做法还有政务服务“五员联动”工作机制、“一轴三服四督考”项目推进机制、帮代办工作进板块进园区……新城区围绕优化助企服务打出了一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组合拳,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培植丰厚土壤。

网格化构建服务体系。根据市场主体聚集度,以属地街道、重点商务楼宇、特色街区、商会、链主企业等为着力点划分网格,建立诉求直报、联席会议等机制,建立营商环境联系服务点,提供政策宣传、政务服务、金融服务、意见征集、问题化解等企业发展“陪伴式”服务,推动营商环境联系服务网格“全网融通覆盖、格内服务优化,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动”。

 常态化开展包联助企。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深化落实“一把手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处投诉”“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治理”“双包一解”等活动,实行领导干部包抓企业“一对一、一月一打卡、现场集中办公”工作机制,做到大企业有包抓、小企业有联系,部门有政策、街道有服务。今年以来,全区处级以上干部累计走访企业864户、走访项目253次,收集各类企业、项目问题564个,办结517个。

 差异化做好培育引导。实施企业“倍增计划”,针对成长性良好、产值和销售规模较大的个体工商户,加大“个转企”力度;针对初创小微企业,综合采取投融资支持、创业政策宣讲、补贴等方式帮助发展;针对预备企业,强化经营情况监测分析,有计划、分步骤、梯次式推动升级。今年以来,储备上市企业6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5家,新增限上商贸企业42家。

用心当好领航员,助力企业换道超车

“真没想到,咱的东西能卖到国外去!”商户张艳和金单单准备着发往哈萨克斯坦的订单货物,言谈间满脸喜悦。近期,位于新城区长乐西路的康复路小商品国际贸易中心正式启用,首批价值100余万元的货物从这里发往中亚国家。这是康复路老牌批发市场转型求变的务实举措,也是新城区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换道赛跑的生动缩影。

康复路小商品国际贸易中心中亚国家商品展

电子商务“赋能”。探索建立“智慧商圈”,挂牌成立新城区电商培训基地,鼓励中小微企业集中的长乐路、长缨路商圈围绕提升商圈品位、激发商业活力、升级商业业态开展电商直播,通过策划策展形成热点IP,让商家、品牌享受更多的曝光和销售增长,有效赋能实体经济,为辖区商贸业触网转型注入动能。

跨境贸易“铺路”。依托康复路商圈32家专业市场和超过1万家商户,建立康复路小商品国际贸易中心,成立康复路小商品贸易协会,由属地街道联合康复路小商品贸易协会,带领企业学习了解外贸政策、前往沿海观摩考察、奔赴中亚实地调研,梳理出1500余种可供出口的商品品类,探索总结出以“中欧班列”为承载优化外贸服务、以“IP塑造”为抓手叫响区域品牌、以“双向贸易”为路径展销中亚商品等7方面工作举措,开启了新城区与中亚地区的资源嫁接通道,借着丝路东风“出海”贸易。

消费活动“搭台”。制定全区商圈、商业街区和夜间消费聚集区改造提升计划,举办第四届全民消费节、第七届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流光溢彩新城夜暨寻味东新街夜游美食节等活动,易俗社、永兴坊获评西安市“醉年味特色商业街区”、全市“夜西安”夜间消费地标称号,吸引游客3710.35万人次,推动消费市场稳步提振,市场主体快速“回血”。前三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8.33亿元,同比增长14.5%,排名全市第一。

悉心当好护航员,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您讲的申请涉外酒店资格的问题我记下了,我们会联系职能部门第一时间答复,后续也会把如何申请涉外酒店资格的相关知识纳入我区营商服务专线知识库,确保企业便捷获取所需信息”,区营商办相关负责人在参加中山门街道“开门纳谏 共话营商”活动时向企业表示。今年以来,新城区已举办类似政企互动活动70余场,积极主动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将市场主体痛点堵点作为工作着力点,持续破解中小微企业急难愁盼。

中山门街道“开门纳谏 共话营商”活动

诉求快速响应。开通全省首家区县级营商服务专线“新城助企通”96100,整合政务热线、区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三个平台,与政府办公OA系统互联,做到企业诉求一号受理、接诉即办。聘请9名高质量发展“咨询员”和11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在制定重大决策、规划部署上积极听取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建立完善企业诉求收集—转办—督办—反馈闭环机制,实现改革“要改什么企业提、怎么去改企业议、改得如何企业评”。目前,已解决企业反映的营商环境问题297件,办结率100%。

纠纷多元化解。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分调裁审”机制及速裁分流机制,提高纠纷解决效率,推动案件快慢分道、繁简分流,提升审判效率。探索开展要素式庭审,制定标准化简式裁判文书、要素式庭审规范,缩短案件办理时限。设立建设工程纠纷调解室、金融审判法庭,为企业提供专业化、集约化、精细化服务,截至目前,金融审判法庭受理案件平均审理期限44.21天,简易程序使用率达到89.44%。

法治多重保障。依托辖区法律资源优势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试点设立“法治体检会诊室”,集合从企业开办到破产注销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专业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为市场主体提供一体化、一站式、全方位的法治体检,今年累计为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552次,代理企业处理纠纷342件,草拟审查修改合同164件,审查制定修改企业内部制度34件,针对重大经营决策提供法律意见49份,进行法律知识培训33次。同时,依托“法治新城”线上平台,拓展“普法帮帮团”“法治地图”“法律援助”等服务功能,持续加大公共法律服务助企惠企的便捷性和普惠性。

阅读 161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