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漫漫丝路,科技交流合作始终是贯穿始终的题中之义。千百年前,驼铃悠悠,在“云帆高张、昼夜星驰”的古丝绸之路上,中国丝绸、瓷器、茶叶和“四大发明”传播到亚洲各国,乃至欧洲等地;同时,波斯的使者带来玻璃制造工艺,印度专业人员来中国传授如何制糖,阿拉伯学者札马鲁丁的《万年历》成为郭守敬编成《授时历》的重要参考,华夏地区与其他文明间互通有无、相知相交。且看今朝,“一带一路”倡议走过“金色十年”。翻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的“成绩单”,中国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合作格局;逾万名共建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进行短期工作和交流,支持中外科技人员实施联合研究项目达千余项;支持共建国家建设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菌草技术示范中心等一批合作平台,科创始终是高频“得分项”。“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科技交流合作作为其中的重点领域,推动五大洲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互联互通,美好愿景不断落实落地,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各国的“幸福路”。
丝路精神不但立足当下,更通往未来。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科技创新实力正悄然发生变化,世界创新版图不断重塑。新技术,特别是数字化、人工智能带来了新挑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更需要我们延续丝路精神,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力量源泉,撬动科技创新这一杠杆,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通过开展联合研究,解决关键技术领域难题;加强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精准引进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把准高等教育这一科技、人才、创新的深度结合点,赋能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促进各国提升科创水平,改善民生,应对挑战,从而推动全球科技创新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办会有益于更好办事。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精神的具体行动,于大会之上汇聚创新智慧、展现共商共建共享、深化合作共识,将为新时期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提供重要机遇,也为应对时代挑战、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