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入冬 健康护航】汝城县童之梦幼儿园冬季保健温馨提示

阅读 1177

  冬季的到来,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毕竟孩子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家长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南及温馨提示,做好孩子的日常护理,让孩子健康、愉快地度过冬天。

一、关于孩子饮食

冬季是一年中气候变化最大的季节,由于秋天湿度和温度降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或体质弱的幼儿很容易生病。因此在幼儿饮食方面需要多做调整,应注重滋润及时补充水分。特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秋冬幼儿饮食保健的一些小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给孩子喝足够量的水

冬季气候很干燥,干燥的气候会带走孩子身上的水分,这时候一定要随时给孩子补充水份,千万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一定要给孩子喝白开水或者矿泉水,切忌用任何饮料代替水。饮食不当容易出现嘴唇干裂,鼻腔出血等上火的症状。因此,多给宝宝吃一些滋润、生津、去燥、清热解毒的食物。比如胡萝卜、冬瓜、银耳、莲藕、香蕉、柚子、甘蔗、柿子等。家长有时间也可以炖雪梨或者用柚子皮煮水给宝宝喝。这些都有润肺止咳、健脾开胃的功效,还能预防咳嗽。

2.饮食清淡,多喝粥

幼儿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而粥正是此时调节脾胃的最好的食物。早晨喝粥,即可祛秋凉又能润秋燥,和中健胃。各种蔬菜汤也是补充水份的重要手段,清汤可以稀释菜肴的盐分,保持体内水分平衡。由于秋冬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因此妈妈们要多给宝宝摄入维生素,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可以让宝宝多吃一些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食物。另外奶制品、动物肝脏、坚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吃白色食物润肺

按照中医理论,白色食物与肺部相对应,秋冬干燥应多吃白色食物润肺,适合孩子吃的白色食物包括梨、百合、莲子、银耳、山药、莲藕、白萝卜,白菜等。煮粥的时候可以加入百合、银耳、莲子等健脾润燥的药材。

4.少吃“上火”的食物

冬季饮食应遵循“增酸减辛,以助肝气”的原则,刺激性食物少吃,容易“上火”,如姜、蒜,韭菜,辣椒等,少吃热量过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热性水果,如荔枝,桂圆,橘子。

冬季幼儿宜吃3类蔬菜

南瓜

南瓜中含有萝卜素能够在身体吸收后转化为维生素,所有在秋冬给宝宝喝南瓜粥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身体免疫力,是适合秋冬宝宝吃的食物。

        鲜藕中含有很多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藕能使宝宝清热生津、润肺止咳,还能补五脏。藕可以生吃,也可以与其它食品搭配。

萝卜

萝卜能够调理脾胃,对常见的消化不良、风热型感冒、扁桃体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2.关于孩子穿衣

入冬后室内外温差大,穿少了怕着凉,穿多了跑跑就出汗,天寒露重的季节给孩子正确穿衣尤为重要,冬季入园孩子的穿衣都有哪些讲究呢?分享给有需要的家长朋友们

秋冬幼儿穿衣准则

1.穿衣不宜过多过厚

大部分三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可以自主表达冷暖了。因此,如果孩子不觉得冷,家长不必给孩子多穿,可以选择和成人保持一致,甚至有时还可以比大人少穿一件。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园活动较多,孩子们比成人运动量大,他们非但不会冷,还会感觉有些热,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锻炼幼儿的御寒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

2.季节过渡,孩子穿衣不可以过急

近来天气渐渐转凉,长辈们担心孩子身体柔弱,受不住寒,纷纷迫不及待地给孩子加上了层层秋衣、毛衣。

3.温馨提醒

家长给孩子添加衣服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因为太心急,给孩子增加不必的“甜蜜负担”。

幼儿入园穿衣“四不要”

【紧身衣裤或不宜穿脱】

紧身的衣裤不但容易给孩子的身体形成压迫,而且也会造成孩子难以独自穿脱衣裤的情况。难以穿脱的衣服不仅增加老师的负担,影响班级活动安排,还剥夺了孩子动手锻炼的机会。如果经常性穿脱衣裤比其他小朋友慢,孩子就会有挫败感。

【有绳带的衣物】

孩子活泼好动,安全意识薄弱,在玩的时候,帽子或颈部的绳带容易被钩住,腰部、裤脚的绳带也有不小心钩住移动的车辆或其它物体的可能,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对孩子来说就非常危险。因此,即使是连帽带绳的卫衣,老师也会建议家长将绳带取下后,再让孩子穿去幼儿园。

【有复杂装饰物的衣物】

  孩子也爱美,特别是女孩子总喜欢一些颜色鲜艳、有亮片、水钻等装饰物的衣物。但由于这些装饰物容易划伤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者造成误食,这类衣物并不建议给孩子穿。此外,家长要记得在给孩子穿衣服时,检查纽扣、拉链的牢固性,防止脱落后弄伤孩子。

【带鞋带的鞋子】

冬季天气凉,有些大朋友们会给孩子穿系带运动鞋上幼儿园。孩子们活动量大,跑来跑去鞋带很容易散开,如果散开的鞋带被其他小朋友踩到,孩子就会被绊倒。

老师建议这样穿戴入园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穿衣应以安全、舒适为主,这样才是正确的穿衣搭配原则。幼儿园老师建议,秋冬早晚温差大,家长们可以给孩子这样穿:

穿脱灵活的防风外套或背心

建议早上入园时为孩子穿宽松舒适的防风外套,最好是带拉链的开襟小外套,这样既方便活动又方便穿脱,还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老师还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件拉链小马甲,这样宝宝到户外玩的时候可以穿上,既保暖也便于运动。

给孩子穿衣,需要经验加科学,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所差异,家长朋友们要从孩子的实际需求出发,灵活应用穿衣准则,让孩子不冷不热,穿得舒适、安全是目的。与此同时,在幼儿园老师会根据天气和活动量为幼儿增减衣服,适当开窗通风,还要鼓励幼儿积极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使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注意事项及温馨提示

幼儿冬季保健知识

流行性感冒

      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传播途径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具有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的物品接触发生传播。以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为主,也可能以气溶胶形式传播。

    预防措施

1.勤洗手、勤通风,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2.打喷嚏或咳嗽时,用上臂或纸巾遮住口鼻,其后洗手。

3.出现流感样症状时,主动自我隔离,外出公共场所戴口罩。

支原体肺炎

       近期儿童“支原体肺炎”感染高发,不少孩子出现了发烧、咳嗽的症状。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它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其潜伏期为2-3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通常多在冬季时节。

主要症状

  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症状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潜伏期长,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发热、咳嗽是最常见的表现。初期为干咳, 后期有黄色或白色黏痰, 偶见痰中带血丝,部分患儿有喘息症状,可导致支气管炎、肺炎。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致病病原体。支原体肺炎还可能发生粪-口传播和空气气溶胶传播,以及通过接触带有支原体病原体的衣服、浴巾等物品的间接接触而传播,但是此种传播途径传染的概率较低。

预防措施

1.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2.随时关注天气预报,随着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

3.饮食均衡营养,多饮用水。

4.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充足。

家园配合

1.科学做好个人防护

       外出人员密集场所,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勤洗手等。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并立即洗手,避免用脏手接触口、眼、鼻。

      如孩子有发烧、呕吐等不适症状,请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并第一时间向老师报备。

2.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坚持适量的运动。注意天气变化,适时给孩子增减衣物,防寒保暖。

3.积极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比如,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流感疫苗,可显著降低接种者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习惯误区

误区一:天冷水凉,饭前不让孩子洗手       

俗话说病从口入,入口卫生和入口安全是最容易让孩子感染肠道疾病的了,尤其是冬天,孩子怕冷,不愿意洗手,让孩子用脏手拿了食物吃进肚子里,那就真的是大问题了,毕竟孩子的肠胃发育不太完全,稍不注意就容易感染肠道疾病,所以冬天让孩子勤洗手就会减少生病的几率。

误区二:外面太冷,不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       

冬季,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的幼儿与不进行户外活动的幼儿相比,感冒发生的概率明显低很多。运动不足可能会影响发育,甚至对心理的发育、行为方式以及学习能力都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误区三:天一冷就不去幼儿园     

调查发现,天气寒冷,很多幼儿就不去幼儿园了。入园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过程,是学习知识、与人交往的重要途径。2至3岁和6岁左右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千万不要因为溺爱,而让孩子养成旷课的不良习惯哦!

四、预防保健常识

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小知识。

一、巧用生姜水治感冒

冬季来临,避免不了孩子因感染风寒而引起感冒甚至发烧。这时该如何是好呢?其实很简单,初期的时候,巧用我们厨房里的食材,就可以解决。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症状,那么葱姜水就可以代替药物来进行感冒驱寒。

感冒的症状说全了就是“发热恶寒,无汗,头疼、身痛、腰疼、关节疼,喘。感冒发热恶寒时,身体肌肉滑爽,是无汗。

葱有解热,祛痰之效。葱的挥发油等有效成分,具有刺激身体汗腺,达到发汗散热之作用。同时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刺激机体消化液分泌的作用,能够健脾开胃,增进食欲。

生姜味辛、性微温,人脾、胃、肺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鱼蟹毒等病症。还有醒胃开脾、增进食欲的作用。

材料:

鲜姜、葱、可加醋或者红糖。

做法:

1.把葱的葱白部分连同下面的须根一起切下来,放入清水中,撒人少许面粉,泡十分钟后,清洗干净。

2.在干净的锅中,放入少许冷水,以一次用量为标准。

3.把葱白连须和姜一起放入锅中煮,水开后,煮5分钟,立即关火,趁热喝。

4.可根据实际情况加醋或红糖。

二、预防食积的乞丐蹲

何为乞丐蹲

乞丐蹲,是南怀瑾所传,是古时候叫花子们饭后休息的一种健身方式,久而久之就叫成了所谓的“乞丐蹲”。

简单来说,乞丐蹲就是双手抱膝蹲下,屁股尽量后蹲但不着地,腰、背、头尽量在一条直线上,吸气时闭嘴,呼气时略张嘴,脑袋里尽量一片明澈。据称,可以帮助治疗胃病,如果能长期坚持甚至有养生长寿之神奇功用。如果吃得过饱,可是个最好的帮助快速消化的方式之一。

怎样乞丐蹲

第一步:饭后,找一堵墙,最好找一个舒适的软垫(不可太软),也可以直接靠着墙进行;

第二步:站在墙前,屈膝下蹲,背须要直,贴靠墙壁或靠在软垫上;

温馨提示

男女有别,蹲法不同,可以参考如下:

1.女士:两脚并拢,屈膝下蹲。

2.男士:两脚微微分开(不可两脚并拢),屈膝下蹲,这样不会夹紧裆部,可以放松裆部。男女之别务必注意这个细节。

第三步:双手结孔子手印,自然放在膝盖上,放松身心。第四步:头要中正,头顶百会与会阴穴成一条直线,屁股离地,紧压小腿肚上。

注意事项:

1.每次蹲约十五分钟或更长,眼神内敛,收摄心神,专心下蹲,,不可胡思乱想,更勿边蹲边与人交谈或玩手机;

2.蹲的过程中如有打嗝、放屁等肠胃蠕动的现象正是乞丐蹲的最好功效,浊气下降自然打屁,千万不可忍屁不放。

3.蹲的过程中有脚麻现象乃属正常,日久功深自然不会,且增加脚力,疏通经脉。

饭后蹲十五分钟后,再配合缓慢经行,甚合养生之道。乞丐的饮食很差,而他们能消化得很好,少有肠胃病。原因有二,一是常处饥饿状态,食不果腹,二是乞丐每天经常这样蹲着。此法至简,但功效卓著,贵在坚持,必有奇功。也可作为平时治疗便秘的小妙招之一!真是大道至简!

三、预防食积发烧的捏脊法

何为积食?

积食=心下痞=宿食发烧=食积=阳明病=急性胃炎

健康小阳认为,其病理如《伤寒杂病论》上所说,阳明之谓病,胃家实也!《本能论》认为小孩子正在处于发育阶段,消化系统正在生长,吃了一些不好消化的食物,会在肚子里产生一些气体。食物腐败会发生温度,导致发烧。成年人也有这种情况,胃肠的系统是必须保持通畅、空虚,是不能实满的!这种病按照《黄帝内经》上所说:少之为病,责之于经;壮之为病,责之于脏;老之为病,责之于腑。”所以小孩子一般得的病,主要是从经络上来找原因。通过经络按摩来达到调理疾病的目的,一般不主张小孩子直接用药!那么小孩子的积食发烧,我们就可以采用捏脊法来预防和治疗(按摩调理法),也可以采用扎四缝穴来处理(放血疗法),也可以用三黄泻心汤(药物疗法)。《黄帝内经》还说: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请大家一起努力做个“上工”吧!今天小阳给大家介绍--捏脊法,也称华佗捏脊法。主要就是我们的督脉和膀胱经区域,通过这两个经络区域来牵动身体的所有脏腑器官发生共生性运动,增加脾胃功能,促进肠胃消化和排异。这是预防小孩积食的最好办法。如果能每周给孩子捏捏脊,也就是农村所说的“提提脊梁筋”,孩子就不会发生积食,就会茁壮成长。

如何发现积食?

不发冷、无食欲、体温升高、不蜷卧、剑突(心下)以下有气痞,按之软,指弹之有气体声,大便秘、不大便或大便正常。

怎么知道有气体?

一按软的,按压心下这个部位是软的。弹一下,听出来里头有气体,有气体是什么声音?比如我们把腮鼓起来弹,张开嘴弹,你听听什么区别?你能在指头上感觉出来,也能在声音上分别出来。

宿食发热——三黄泻心汤

症状:身热,不恶寒,或有汗,厌食,心下气痞,按之软,指弹之有气体声,大便秘或不大便。

  三黄泻心汤:大黄十六克、黄芩三十克、黄连十五克(打)。

这是成人量,十二至十五岁用成人量的二分之一,七至十一岁用三分之一,三至六岁用四分之一。  

肚子不舒服可以用1.红豆袋热敷(有养心去湿的作用)2.绿豆带热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3.黑豆袋热敷(有养肾安神的作用)4.大米热敷(可以润肺化痰)大家可以缝一个袋子装上这些,用微波炉打热。

扫码关注我们

阅读 117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