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摆烂人”,拒绝拖延症。

阅读 324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闹钟响起,按掉继续睡觉;周末打算学习,却刷了一天手机;老师留的作业,拖到最后一天才动手。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都有拖延症。拖延是一种心理综合症,虽然普遍,但不容小觑,严重的拖延症会对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会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自我贬低,甚至还会引发焦虑症和抑郁症等。

Part1 拖延症原因大赏

  觉得自己肯定做不好就不想再做”“如果做的无法让人赞赏就一下都不干”“以我的能力一定半个小时就能完成,不是重要的任务”……你的脑海中是否闪过诸如此类的话语?归根揭底是存在错误的心理暗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遇到(自认为)难以胜任的任务,产生畏难情绪;

2.过于完美主义,想精益求精;3.对未来的自己过于自信;

3、大脑会小看未来的收益,看重现在的收益;

4、受外物干扰大。


  这些都会让我们产生拖延的想法,令我们难以胜任工作,导致摆烂、躺平的想法出现,那么如何解决呢?

Part2 拖延症有哪些表现

  拖延症表现为在知晓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大于拖延的积极后果时,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这种情况在学校和职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学生总是到最后期限才开始执行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集中到考试前最后一周或半个月才开始课程的学习与复习。职场中对于工作中任务的拖延,尤其是在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擅长的任务时,人们更倾向于拖延。拖延症对于任务完成的质量有严重影响,有时甚至会造成许多不可挽回的损失,导致团队项目的失败。

Part3 拖延症会带来什么后果

  拖延症会伴发轻重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常见且较轻的表现是会出现自责、内疚、自信心不足和自我评价不高等现象。较严重的会伴随抑郁、焦虑,以及伴有消极观念、自杀观念等想法。拖延症症状逐渐升级和加重,会对身心造成一定的危害。

Part4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拖延症

1.经常熬夜。

2.从不锻炼。

3.饮食不规律。

4.手机不离开手。

5.不会理财,过度消费。

6.语言表达能力太差。

7.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8.学习1分钟,玩手机1小时、葛优躺1天。

9.间接性鸡血,习惯性拖延,持续性堕落。

10.对未来充满迷茫。

11.定好的自律计划,不到三天就报废。

12.目标从未改变,从未实现,从不开始。

13.心情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Part5 如何告别拖延症

1.学会延迟满足,克服欲望

     每个人都喜欢令自己愉悦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常见的玩游戏、刷抖音就是轻松而愉快的,它会给我们带来一种短暂的快感。因此,我们要学会抛弃这种诱惑所带来的即时快感,学会延迟满足。

2.设立明确的行动目标

     设立一个你认同的目标,然后把目标进行量化,转化为具体的可衡量指标。之后进一步把任务细分:每月,每周,每天应该完成什么。制定目标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的时间限制,制定一个可接受并且可操作的目标。

3.监督机制很重要

     主动把目标告诉身边的人,进行互相监督。或者和小伙伴们在社交平台上打卡,进行自我约束。当然不管是外部监督还是自我约束,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下去,如果你有一个一同进步的同学当然会更好,和自律的朋友在一起,你也一定会克服拖延症。

4.创造利于专注的环境

      想要自律,打破拖延,就给自己打造一个专注的环境,远离一切诱惑。比如怕自己学习的时候容易被手机影响,那就将手机设成勿扰模式,或者去到图书馆,那里安静的氛围会使你的精力更加集中。

5.列清单,优化计划清单

     将一天要做的事情列一个计划清单,接着将清单上面复杂的事情拆分开来,再逐一攻破。要注意精简和优化自我的计划清单,将清单上面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提炼出来,自己设定一个时间优先对它们进行解决。

  相信除了上面的建议,一定还有更多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克服拖延症。打败拖延症就是从现在开始改变,一刻都不往后拖拉。当你克服了拖延症,才发现原来时间那么充裕,除了能按时完成任务,你还有更多的时间去拥抱蓝天拥抱大自然,原来摆脱了拖延症的拖累,生活如此的轻松和精彩。


愿同学们从这里,开启不拖延的大学生活。

最后请欣赏一段励志短片

03:42

视 频|来自抖音 用户名:“励志火箭”

作 者|吴怡霏

阅读 32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