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婴儿一出生就会哭,表示能自主能呼吸,可以生存下来。此后,哭用来表达需求,如饿了需要吃奶,睡觉需要哄,不舒服需要照顾等。但等孩子逐渐长大,哭可能会成为获取关注、胁迫父母满足自己要求、避免因犯错被惩罚等的手段。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对哭形成依赖。
面对爱哭的孩子,我们应该要记住一点: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应该用情感引导的方法,5步解决问题:
1. 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比如告诉孩子:看电影时不可以大声喧闹;吃饭要坐到自己的餐桌椅上,不能边吃边玩;饭菜要吃干净,不能乱扔地上……让孩子从事某项活动前,心里有个数,不至于起冲突时大哭大闹。
2. 观察孩子的需求并做出判断。孩子哭闹背后是需求,平时我们要多关注和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需求。但了解之后,别立刻满足,而是引导他说出自己的需求,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而非一味地发泄情绪。
3. 蹲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我们不妨多做一个动作,那就是蹲下来与孩子对视,倾听他的表达。当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关注被人认,情绪就会慢慢平复。
4. 多让孩子自己尝试解决问题。面临挑战时,我们要告诉孩子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行动。比如孩子动手打人,我们告诉他,这不是交朋友的方式,可以去试试跟对方打招呼、握握手,或交换玩具一起玩等。
5. 体察孩子的情绪并与之共情。孩子哭闹时,要对他的情绪表示理解:你现在看起来很生气,我很理解你,我可以帮助你,你能跟我说说吗?被鼓励,被理解和尊重,孩子会在表达过程中,慢慢完成情绪转化,更看清自己的情绪,更懂得表达自己的感受。
孩子哭是一种表象,我们应该从孩子的行为中看到孩子的真正需求,教会孩子合理表达情绪、管理好情绪,这才是根本。给孩子的情绪装上“阀门”,才能使他未来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