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敦煌市幼儿园
班级:大七班
审核:贾老师,张老师,王老师
编辑:张芯瑜妈妈
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延迟满足
2、转移视线
3、等待
情绪表达能力不同爱哭的孩子其实在情绪表达上会比会比忍着不哭的孩子更直接外放。哭泣是孩子宣泄情绪的方式之一。和我们成年人不同,孩子们选择释放自己情绪的方式并不多。负面情绪积压在孩子的心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满溢出来。如果我们曾仔细观察过孩子哭泣前后的差别,可能会发现很多时候,之前焦躁不安的孩子,哭过以后情绪趋于平静起来。所以孩子在哭泣的时候,家长能正面去看待,让孩子尽情流泪,话坏情绪也会被眼泪冲刷一空。孩子自己也会得到一种信号,有困难的时候,哭一哭没什么大不了,雨后终究会有彩虹。而遇事忍住不哭的孩子,很多时候不一定是“懂事”,也可能是他觉得自己的需求并不能得到回应。不哭,只是他们表面的“伪装”。
高质量陪伴遵循:5个字
1暂停:看见需求,精准回应
2参与:放弃主导,积极参与
3鼓励:全力支持,经常鼓励
4反馈:平等交流,及时反馈
5衍生:扩展视野,发展思维
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也可以理解成抗压能力。孩子当面对到外界压力无法疏解时,他们选择面对的方式各不相同。案例中的一新在学校受到伤害,还是强压着自己的不适,没有告诉任何人,连自己本该最亲的父母,他只字不提。这样的”男儿有泪不轻弹“是父母想要的吗?有没有可能一新曾经也是一枚爱哭包,可身边人都他是小小男子汉,不应该哭哭啼啼。所以面对压力的时候,一新他想哭又不能哭,只好把一切不开心深埋心底。可把情绪掩埋并不代表不存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到了某个节点,会在孩子无法自洽的时候引爆。这时家长可能还会觉得万分不解,平时乖巧的孩子怎么会有360度的转变。殊不知,家长的忽视,孩子的无助,才是这一切的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