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市第二幼儿园大四班《哭泣与忍耐:孩子的心理探索》

淡写
创建于2023-11-14
阅读 45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校:敦煌市第二幼儿园


编辑:李泰家长


审核:李丽老师


参与:大四班全体家长


《儿童情绪心理学》中曾提到:哭,只是孩子最后展示的结果,而非原因!

所以,想知道“哭”与“忍住不哭”对孩子未来造成的影响,就需要先了解孩子“哭”背后的原因。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就哭,“哭”的背后,一定有未被满足的需求。一般孩子哭,可以归结为以下3种情况:

第一种,表达情绪和需求

在孩子12岁之前,情绪脑都处于尚未发育成熟的状态。对他们来说,哭泣是他们表达自己需求和情绪,最快捷、最基本的方式。

比如,婴幼儿饿了、累了,或感到身体有不舒服,想获取父母的安慰,就会用“哭泣”的方式,寻求别人的关注。这种哭泣对婴幼儿是一种本能,它能方便父母和照顾者通过观察婴儿给出的信号,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及时作出回应。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婴儿的成长,这种“哭泣”会逐渐被其他方式替代。比如,孩子们会通过学习更多的交流方式来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

第二种,情感调节和发泄

哭泣是一种最基本的生理和情感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用来恢复内在平衡。比如,孩子被父母训斥后,大部分孩子都会用哭来释放情绪。

当孩子经历强烈的情绪或不适时,他们可能会产生压力,这时候孩子就会通过哭泣的方式,来释放积累的情绪能量。放声大哭能够让孩子将内部的紧张、愤怒、悲伤等情绪释放出来,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宣泄和解脱。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哭泣与大脑中情绪相关区域细胞的活动有关。当孩子哭泣时,他们的大脑会释放一系列化学物质和神经递质,可以帮助调节情绪并促进情感缓解。

第三种,寻求安慰和应对焦虑

还有一些时候,孩子哭泣是因为他想通过此方式寻求安慰和安全感。

当孩子感到焦虑、害怕或不安全时,哭泣是最快能引起父母或照顾者关注,并最快得到回应的一种方式。

这种行为有助于建立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并帮助孩子逐渐学会应对自己的情绪孩子在此情况下的哭泣,父母或照顾者所给出的反应将会十分重要。因为他们不同的安抚方式,带来的安全感和情感支持将完全不同。

当父母以温暖、关怀和安抚的方式回应孩子哭泣时,亲密的联系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相反如果父母以漠不关心,甚至嘲笑的方式回应,会让孩子受伤、变得冷漠。


很显然,“爱哭”和“忍住不哭”的孩子,对待情绪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这也导致他们长大后行为方式差异较大。

一般来说,他们未来会有以下3点显著差异:

● 首先,情绪表达和处理能力大不相同

动不动就掉眼泪的孩子,在情绪表达上会更加直接、敏感,相对地也更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这会让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情绪反应会比较激烈。刺激过大时,甚至难以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相比之下,经常忍住不哭的孩子,情绪表达更加内敛,他们倾向于抑制情绪的表达,更擅长将事放在心里,“情绪稳定”是他们带给别人的初印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看似坚强的他们,一旦情绪积累过多,可能会瞬间爆发。

● 其次,自主性和独立性差异较大

动不动就掉眼泪的孩子,遇到问题时更愿意寻求他人的安慰和支持,相对于“忍住不哭”的孩子,他们会更倾向过度依赖他人的帮助,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那些“忍着不哭”的孩子,可能更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更愿意尝试独立解决问题,他们更擅长通过自我调节来应对困难。

● 最后,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也存在差异

动不动就哭的孩子,通常表现出更直接表达情感的倾向。这些孩子更容易流露情感,包括喜悦、伤心或愤怒,而且更容易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安慰。这样的倾向,可以使他们在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时表现得更加开放和真实。相比之下,忍住不哭的孩子更倾向于控制情绪的表现。他们会更加内向或保守,并更倾向于私下处理自己的情感。更容易隐藏自己的情感反应,对外界展示较少的脆弱性。然而,这也使他们在表达自己的需求、建立亲近关系或寻求支持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忍着不哭并非最优解

我们习惯在孩子哭泣时,告诉他“别哭了!”,总会有意无意地让孩子“把眼泪憋回去”。尤其对于男孩子,社会对于他们的泪点要求通常都更高。

殊不知,我们在要求孩子忍住不哭的同时,其实是简单粗暴地让孩子将负面情绪压抑在内心。一次、两次或许没事,但时间长了,这种负面情绪长期积累无法释放,就会将孩子推入焦虑、抑郁的万劫之地。忍着不释放情绪的人,不仅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情绪失控等,还有可能因长期的情绪压抑,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以及慢性疼痛等问题的风险。

所以,虽然孩子哭确实比较烦人,但简单粗暴地让孩子“忍住别哭”并非最优解,身为家长帮助孩子释放情绪才是关键。

阅读 45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