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4日的午后,我们迎来了本学期第五次的童门读书沙龙活动。本次沙龙活动分为热身活动、读书分享和模拟上课三个环节。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此次沙龙吧!
一、热身活动
本次沙龙的主持人是吴月江鸿同学,在热身活动中,她准备了看图说话、甲骨文猜猜猜两个活动。活动在轻松愉快中,带来了学识与思索,令同学们欲罢不能。
在第一个热身活动中,吴月江鸿同学给出一幅图片,由一位同学进行观察,随后主持人隐去图片,由观察者描述,随后同学们根据图片进行描述和点评。童老师对这次所找图片的内涵和可讨论度表达了肯定。
随后,吴月江鸿同学再次展示了三幅图片,要求同学们作为编辑来为每张图写一句话。童老师将第三张图表达为“世界的亮色源于普通的生活”,王汉墀同学将第二幅图表达为“月亮点亮了路灯,她自己也更加璀璨。”最后,吴月江鸿同学总结了看图说话的步骤和思路。
在第二个热身活动中,吴月江鸿同学先放出了一系列甲骨文,请同学们竞猜。王君彧同学与宗瑞雪同学分别猜了前两幅PPT的甲骨文,最后一幅PPT则是用甲骨文拼成了古诗名句,新颖的形式令大家眼前一亮。
二、读书分享
在读书分享环节,朱淙淙和张蕊两位同学分别分享了周振甫注的《文心雕龙注释》和王荣生教授的《散文教学教什么》这两本书。
朱淙淙同学第一个进行读书分享。他首先介绍了《文心雕龙》的创作背景。文心,即“为文之用心也”,雕龙,即“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随后,他从《总论·原道》篇入手,介绍了“道”的内涵与书中的文道观。他指出,刘勰将“文”的地位提升到了与天地并生的高度,并且认为一切“文”,包括天、地、万物,乃至人之“文”都是“道”之“文”。因此,文本于道,来源于道,文与道是合一的。最后,他提出了自己对中学写作教学困境的思考。
讨论环节中,同学们围绕着《生活在树上》展开了讨论,吴月江鸿同学认为这类作文不应在高考中提倡,宗瑞雪同学认为写作追求“真善美”,“美”和“善”是在“真”的基础之上的。童老师作出总结,认为应区分作文和考场作文的概念。考场作文时间特别短,是“遵命文学”,没有办法多写。板块式的作文在考场里短时间、需要控制篇幅、批改快的情境下,是更加适用的,需要承认考场作文的特殊性。《生活在树上》给高分没问题,但不应该拿来推广普及。
张蕊同学第二个进行读书分享。她首先讲述了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和困境,认为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散文是中小学语文课上的主导文类,但对散文教学的研究几近阙如。随后她总结了书中提出的几点认识:一是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二是散文阅读与教学始终都在“这一篇”里;三是散文教学的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
随后,她结合《心田里的百合花》这一课例,指出目前存在的一种误区是把作者复杂的人生经验剥离成了概念化的抽象的东西。并提出了阻截、分流、正面回应三种策略。最后她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如何在不向“外”走的同时,将作者的经验与学生的经验相链接。
三、模拟上课
两位同学的读书分享之后,来到了模拟上课环节。
本次进行模拟上课的是周镐峰同学,教授的课文是《秋天的怀念》。周镐峰同学在教学之初,就引导大家从文章1-3段的字句中,寻找包含母爱的细节里,以及最令人动容的句子。随后,她从“躲”“挡”等用字的比较、“悄悄地”“红红的”等叠词的运用、母亲话语结尾问号的效果等细节,用饱含深情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文中母亲对“我”的爱之深。而在讲到母亲“再也没回来”后,PPT骤然变为黑白,将感情呈现得十分到位。最后,她通过板书将母亲的关怀、爱护围绕着“我”的暴怒无常,再次点出了母爱这一主题。
在说课环节中,她提到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单元导语中提到的“亲情”这一话题,在教学方法上也参考导语,着重运用了朗读的方式。
在评课环节,同学们作出了高度的评价。陈冰莹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板书设计用一个爱心框柱关键词,看起来会比较混乱;同时对母亲未说完的话的解读,也可以留有多元的空间。
童老师指出,模拟上课应该尽量逼真,不能假设自己一抛问题就能有回应,学生的反应可能与预期存在偏差,目前的课堂更像是朗诵而不是上课。同时在技术上,建议在点名时不要说“你来”,而是直接用名字,这样更符合课堂情境,且体现了眼中有学生。对于初高中的授课,反对用爱心等板书,会显得偏幼稚。而在内容上,本节课关注的都是母亲的爱,但忽略了关注点应该在七年后依然记得母亲的这些画面的“我”。说课中应该体现对作者本人的关注,不应“留在下一节课再说”,因为说课的环节是具有独立的完整性的。
至此,本学期的第五次童门读书沙龙活动圆满结束。同学们十分投入、收获满满。期待我们的下一次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