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创建于2023-11-14
阅读 50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还是有说不出口的留恋,在白云悠悠的湖滨,在杨柳依依的清晨,让我把它写成一首诗,送别你匆匆的访问。

  古时交通不便,通讯落后,路途艰险,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遭遣贬谪,不得不远走异域而离别亲人、恋人、友人……都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正所谓“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

  讲到友情,讲到离别,你的内心会泛起怎样的涟漪?是缠绵悲戚的调子还是雄壮有力的诗句。

      浮云游此意,落日故人情。多少真诚的友谊因诗词而长存。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激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真挚。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牵挂。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温暖。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告慰。

  送别诗是唐诗中的一大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住进了多少中国人的心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人从长安遥望蜀川,只见一片风烟,风烟隔断了视线,同为做官,早已尝惯了背井离乡之苦。也早认定了飘蓬随风的宿命。诗中警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算分别是我们的宿命难道非要悲悲戚戚吗?非也。庄子说过“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咱们既然是知己,还怕什么天遥路远,万里间关呢?豁达大度,掷地有声,诗的情调也从黯然转向雄壮。

      如今这句诗已经成为壮别的代名词。王勃是少年天才,在初唐这样一个上升的时代,青年的他和时代的青春相互呼应,更高调的写下“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就是青春的豪情。

  人一生或许有很多朋友,但只有患难与共者,才配称为知己。“元白”的绝世诗友情让人意难平。相似的才华,共同的理想,让元白惺惺相惜,他们相识30年,互赠了900多首诗。哪怕屡遭贬谪,也不离不弃。元稹被贬河南时,白居易写诗宽慰他。后来,白居易得罪权贵,沦为江州司马,元稹当时比自己被贬了还难受,拖着病体爬起来,留下哀痛的名句: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真正的朋友,懂你的理想和渴望,知你的痛苦与落寞。他们还曾相隔数百里,竟不约而同为一件事赋诗。       

      然而,最深厚的情谊,也会因生死而分离。相识30年,元稹在武昌逝世,八年后的某天,白居易梦到与元稹郊外踏青,携手同游,梦醒后,他望着茫茫夜色和清冷月光写下字字锥心的悼亡诗。

                     《梦微之》

                            唐·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有朋如此,友复何求!

      谁不想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友谊呢?谁不想收到远方人的思念呢?谁不想被人记挂、有人抚慰呢?

  愿时时保持对生命的怜惜、对爱的珍惜、对时光流逝的痛楚。我们不妨脚步放慢一些,再慢些……

阅读 50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