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语文绽芳菲 教研交流谱新篇

余干一中 江帆
创建于2023-11-14
阅读 102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雪未至,冬阳妩媚。11月14日高二语文组教师齐聚一堂举行了第12周教研活动,活动安排如下:

主题:

1.政治理论学习

2.集体备课

主持:  江燕

主讲:  小兵

主评:  全员

主编:  江帆

  于小兵老师认为语文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语文统编教材相对于以往语文教材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编写理念和内容体例两个方面。

(一)编写理念根据已有研究文献,尤其是统编教材相关编者的论述,此套教材编写理念如下:第一,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语文教材内涵丰富、意蕴深广,渗透着政治、经济、思想、道德、文化、审美等多种元素。在编写“立意”方面,统编教材始终站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思想高位上,在中小学十二年、五个学段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润物无声地整体渗透”。(二)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方向引领, 做到“守正创新,破立并举”。课程标准有规范、指导教材编写的功用,有什么样的课程标准就理应有什么样的课程教材。语文统编教材力争在“破立并举”的目标指引下实现“守正”基础上的“创新”。其中,“守正”主要指教材编写吸收以往课程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把握传统教材编写中的基本规律,如语文知识的随文学习及其科学有序地编排等;“创新”主要指教材编写契合课程标准新理念,借鉴国际母语教育新思想, 如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等。

       曹雪瑶老师认为追求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定位,做到“以人为本,目标一致”。统编语文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因此,“德育为先,以人为本”是教材编写的内在要求。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理论构想,语文统编教材编写应体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例如,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在课后练习的“思考探究”中就采用了“明示”和“潜藏”两种方法来表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德育为先”和“素养为重”的价值追求连贯一致地蕴含在统编教材的内容和形式之中。内容体例如本套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所言,教材内容编写方面最大亮点就是采用“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具体如下:第一,以“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已往教材多以“人文主题”“文体”“能力”等要素单线组元,这几种组元方式分别会导致教材结构松散、教学情感标签化,因文体分类困难而使不同学段学习内容重复低效,束缚教师教学思路进而忽略选文其他价值等问题。对此,双线组元的设计思路能够起到一定的优化和调适作用,“既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保证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训练,每课一得,使教学有一条大致可以把握的线索,也有层级序列较为清晰的梯度结构”。换言之,既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又重视发展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等)。编写理念中的第一条和第三条在此得到了呼应和凸显。第二,结构化地编排单元内容。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一方面从“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三个角度构建“人文主题”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又以“学习任务群”为线索统筹规划、有机整合单元教学。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统编教材的结构主义色彩同样浓厚,将表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基本因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进而实现“依据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那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然后落实到各个单元”的编写要求。编写理念的第二条在此同样得到了呼应和凸显。另外,结构化设计还体现在教材单元的版块设计上,例如,小学高年级教材单元版式主要为“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初中主要为“阅读+写作”或“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高中主要为“阅读+单元学习任务”。

  叶建涵老师指出语文统编教材需要单元整合教学,对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释。

    (一)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呼唤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而学科核心素养既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此,需要发挥学科课程的综合效应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语文统编教材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凭借,教师需要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现实需求出发理解和使用教材。而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旨在立足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要素,从过于关注知识的线性排列、技能的分点训练、课文的单篇教学,转变为整合目标、情境、内容、任务、方法、资源等的单元一体化教学。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摆脱“知识技能存储器”的角色固化,塑造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者的学习形象。所以,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呼唤单元整合教学。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语文统编教材是基于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那么,课程标准的理念主张自然也应成为理解和使用统编教材的理念主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渗透着浓厚的“整合”思想,该词在文本中一共出现21次。不管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定位,还是学习任务群的内容形态,抑或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表现,实际上都意在规避课堂学习的碎片化或知识摄取的零散化问题。知识一定是相互联系的而非彼此孤立的,能力是全面的而非单一的。只有在单元整合教学中,学生才能习得“竖成线、横成片、立成网”的知识架构,达成“精细、厚实、全面”的能力表现。 

       (三)语文统编教材的必然选择根据前文可知,语文统编教材是基于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编写而成的,仅从这点来说,理解与使用教材也需要单元整合教学理念的介入。就语文统编教材本身而言,其坚持“单元设计”体例,采用双线组元形式结构化地编排教学内容,首先就为基于教材单元设计单元整合教学提供了方便和可能。另外,课程视野中的教材单元本是有机关联的整体,但若只让学生沉浸于单篇课文的学习之中,不去思考局部与整体、课文与课程的关系,不仅容易造成学生体验学习的模糊、琐碎,而且无法帮助学生获得深度、持久的理解和认识。

  张普祥老师根据上文所述,指出单元整合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应然取向。但什么是“单元”,如何基于“单元”进行整合或整体教学,需要予以阐明。教育视域中的所谓“单元”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系统化内容为基础而构成的教材单元或学科单元,具体表现为一种有组织的知识模块;第二类是以学生真实生活经验为基础而构成的活动单元或经验单元,具体表现为一种有机的学习过程。反观现实语文教学,教师对两种单元的理解和实践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单篇课文的教学模式下必然存在肢解知识模块的问题,课堂授受的教学形态中也必然存在消散完整的学习过程的危险。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给予了一定的回应。他认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各学科教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目标从知识点的了解、理解与记忆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这要求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即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课时转变为大单元设计。”这里提到的“大单元”实际上就是教师在语文统编教材中教材单元的基础上,创设“活动单元”的一种主张。这种主张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基于教材单元固有结构进行内容重组、资源补充与教学整合;第二种是打破教材单元固有结构,“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教材中‘具有某种内在关联性’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组、整合”。结合语文统编教材良好的内容结构化特征,本文所欲构建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主要指向第一种解释,即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教材单元固有结构,对情境、内容、方法、资源等进行大单元整合设计。这种情况下,一个“大单元”就是一门“微课程”,根据教材册数及其单元个数,多个内在关联的“微课程”将构成一门学科课程。所以,不仅要关注单独的教材单元,还要站在课程链条上理解相互联系的多个教材单元,这样的“大单元”才更加科学、专业,据此构建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也才更具教学指导意义。概括地说,大单元教学设计应具有三大特征。第一,体现教学组织的结构性与一致性。“大单元”理念能够开拓教师教学设计的视野,对目标、任务、活动、表现、评价等诸多设计要素进行结构化、通盘性的考虑。第二,体现学习过程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大单元教学设计不仅是对课程资源、知识内容的整合,也是对学生行为、思维活动的整合,更是对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的整合,尤其是它可以改善完整的课程被“一节一节的教学课时”所割裂的情况。第三,体现不同主体的发展性与创造性。无论什么层级、什么类型的课程,“最终都要还原成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生本课程”。因此,大单元教学设计既要考虑每个学生基础的、一般性的目标追求,又要满足部分学生特别的、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创造表现。

  追随着岁月的脚步,我们总会感叹时间的无情。我们语文组踏踏实实的工作基础上,相信以后的语文教学教育工作还会做得更细致,更成效。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余干一中的语文教学之路开创新的蓝天而不懈努力吧!

阅读 102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