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九园关于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温馨提示

张妮小丽
阅读 207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病毒活跃度也越来越高。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悄悄来到人群中。

近期,我国进入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高发季节,报告病例数与往年相比明显增加,呈持续增长态势。为做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工作,保护广大家长和小朋友们的身体健康,包钢九园为家长和朋友们整理了一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护小知识,希望家长朋友们认真阅读,并祝愿所有小朋友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听说

只因在人群中

多看了你一眼

你的“红眼”就传染给了我?

是不是只要不看你

是不是将眼睛闭起来

我就不会被传染?

答案:当然不是


什么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传染病。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容易导致流行或爆发。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因是什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24型变种(CV-A24v)、肠道病毒70型(EV70)和某些血清型的腺病毒引起。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主要表现为突发结膜充血,有剧烈异物感、眼红、眼刺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早期分泌物为水性,重者带淡红色,继而为粘液性。检查发现患者多眼睑红肿,睑、球结膜中、高度充血,多半结膜下点、片状出血。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什么?

一、传染源

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6天。

二、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部分患者的咽部或粪便中也存在病毒。

如何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勤洗手,用流动水洗脸和手,不用脏手揉眼睛。
  • 不与别人共用脸盆、毛巾和手帕等个人卫生用品。
  • 不与他人共用眼药水、眼部药品、化妆品等。
  • 出入游泳池要戴泳镜泳帽,并注意每次游泳之后清水淋浴,做好个人游泳用品的清洗。

二、对于患者和家人之间,注意隔离消毒

  • 患者应及时就诊治疗,注意隔离休息。千万不要带病上学上班,待痊愈后方可复学复工。患病期间,也不要去游泳池和浴室等公共场所。
  • 患者注意与其他家庭成员保持相对独立,减少接触。洗漱用品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污染;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应注意及时消毒。一旦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立即洗手。
  • 患者治疗期间,要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眼过度。出门可佩戴太阳镜,避免刺激。居家治疗期间发现病情有加重,如出现头痛、发热,视力下降,应立即就医。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可控不可怕!

  • 若及时接受正规治疗,1-2周即可治愈,不会遗留并发症,预后良好,不影响生活质量。
  • 若病情控制欠佳,出现眼部不适、视力影响应及时就诊。

温馨提醒

现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有流行趋势,孩子的免疫力较低,一旦出现患者很容易造成疾病传播。包钢九园在此温馨提示家长及幼儿注意眼部卫生,倡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揉眼、不共用毛巾等日常生活用品等,以提高幼儿的自我防护意识。通过幼儿园和家长的密切配合联动,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积极预防疾病,科学守护“视界”,护航健康成长!

图文编辑:张天艺

审       核:白宏燕

阅读 207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