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实验小学二(9)班 第三期“落地式家长学校”分享会《“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输赢”、“满足孩子的三个心理发展期”、“从“哄”孩子说起”》

姝妍雨梦
创建于2023-11-14
阅读 59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时间:2023年11月11日19:00-20:00

地点:每个家庭线下阅读,全班线上分享

参与人:二(9)班全体家长

阅读内容:《不输家庭教育上》第三十八卷P154-P159《“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输赢”、“满足孩子的三个心理发展期”、“从“哄”孩子说起”》

       孩子本没有输赢的概念,就算有,也不会很执着,通常是接收到父母的暗示之后,他才习得。很多孩子赢得、输不得,作用是两方面的,它可以激发孩子的斗志,让他不认输,努力达成自己的目标;也可以摧垮孩子的意志,让他变得沮丧无力,或者将他的输归因于其他,或者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获胜。那么,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面对输赢呢?

       双11.11二(9)班的家长们在干嘛?抢购!不不不……他们在一起学习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

      领读人早早预告,共读人积极配合👏👏

       叮铃铃,分享会开始啦!我们跟着蒋靖羽妈妈一起学习吧!👏👏

       “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输赢”案例里成成赢了就开心,输了就不高兴生闷气。

       孩子只希望赢、不愿意输,一方面可以说孩子有上进心,不甘落后,这是好的方面。但一旦过度就有害无益。孩子们都爱赢,输天生就不喜欢。但孩子赢得、输不起的根源在于父母。这就需要父母引导孩子正确的面对输赢。

        生活是公平的,一次的输赢不代表全部,爸爸妈妈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应该多鼓励孩子。 一次的失败不意味着结束,作为爸爸妈妈,更多的是鼓励孩子。只要孩子肯努力,没有丧失自信心,那么在更多的“下一次”中总会赢一个“下一次”。 认输意味着承认自己当时不如别人,但并不意味着甘愿一直不如别人。要分析一下输在何处,以便进一步学习、提高,争取下一次能赢。

00:00
03:15

        “满足孩子的三个心理发展期”

         我们孩子已经长大,正迈向青春期。这时候孩子的心理特征是“自我中心性”。满足的方法是:让他感受到掌控感和胜任感。从小事积累,让孩子获得掌控感和胜任感、孩子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青春期时的孩子附心理特征也是“自我中心性”,这时候的孩子眼高手低,想法很多但又无法实现。满足的方法:别急着戳穿他们“不切实际”的泡泡,理解并陪伴他们走过这个时期。少说多陪伴,不要说太多,过于控制和贬低,给予他们做主的权利。

00:00
05:10

        “从“哄”孩子说起”

        哄孩子是情绪管理的一种方式。哄是我们家长帮助孩子平复情绪。我们的引导不仅希望孩子能解决当下的烦恼,也希望以后孩子能自己面对情绪,主动去调整情绪。

       “哄”孩子要耐心地倾听孩子,与孩子共情,赢得孩子的信任,再引导他们怎样解除不愉快的情绪。教孩子生气的时候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什么行为是父母能够容忍的,什么举止是不能够的。

00:00
07:21

       在蒋妈妈的带领下,家长们的积极阅读,踊跃发言,纷纷发表自己的学习和育儿感言。

孩子怕输之应对方法

     在日常生活,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摆脱“怕输”心理呢?    

1.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

      孩子害怕失败,不敢面对失败,是源于他们单纯的做事的动力——我要第一。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性格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孩子的输赢问题时,用正确的方法处理,特别是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孩子一旦失败,他们会无法接受心理上的落差感,如果缺乏父母或者老师的恰当引导,则会拒绝再次尝试。

      在了解了孩子的成长特点后,我们鼓励孩子时的话语也要有所改变,例如在孩子赢的时候,我们要用“你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爸爸妈妈为你骄傲”代替“第一是应该的”;在孩子输的时候,我们要用“宝贝已经尽力了,你是最棒的!”代替“你怎么这么差劲,这都赢不了”。

2.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

      孩子输了,产生挫败感,不必把它看得那么严重。家长在面对“孩子输了”时,不要指责孩子或者不理孩子,这种父母给予的消极反馈,会导致孩子“失败恐惧特性”的形成,例如孩子因为害怕“输”,什么都不敢去做。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的情绪,在孩子情绪平稳后,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家长们完成:耐心询问孩子的情绪来源,了解清楚哭闹情绪背后的原因,例如可以问孩子:“宝贝,今天为什么这么伤心?是因为比赛输了?还是因为别的呀?”通过与孩子交流,耐心倾听孩子,我们可以清楚知道孩子的想法,更好地帮助孩子重新树立自信。

3.引导孩子获得正面力量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经历大大小小的比赛,肯定是有输有赢的。对于孩子来说,在游戏、比赛、考试中“输”,并不是总是充满着消极意义。心理学研究者认为:“输”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自我认知。所以,父母要抓住“输”的这个机会,引导孩子从“输”中获得正面力量。父母平时可以通过和孩子进行游戏、小比赛等家庭活动,在过程中,父母不必一味让着孩子,有些时候可以发挥自己真正的“实力”,让孩子去体验“输”,尝试去想办法“赢回来”,在不同的结果中,引导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接纳失败的胸怀。

      总之,让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输和赢都是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当您借助了以上方法,一定能帮助孩子远离“输不起”的坏情绪,“赢”得漂亮! 

    时间有限,学习无限!第三期“落地式家长学校”线上分享会圆满结束。让我们期待下期的读书分享会吧!

阅读 59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