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笃学善思 力行致远

创建于2023-11-14 阅读623

——天津市河西区教育系统第二期“青蓝行动”小学四组学员学习感悟(2023.11.14)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经历昨天一天的校园参观,今天上午我们又回到华师大的教室聆听专家讲座。今天邀请幸福教育专家顾惠芬老师进行题为《融育新生态:“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生 “幸福作业”研究》的讲座。她把幸福作业的探索轨迹,娓娓道来,让大家明白了作业是可以综合融通,多元联合的,经过纵横序列,幸福的作业可以解放学生、成就学生,让学生体验生命成长。

首先,顾老师解释了“幸福作业”研究出发的基础,基于“双减”这一大背景下,以教师与家庭问卷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归纳出作业研究的总体推进思路:指向规范的,过程监控平台和机制;指向幸福的,首创精神激发与学习共同体运行。其次,顾老师阐释了“幸福作业”设计的路径,而后,顾老师浅谈了“幸福作业“设计的思路,以幸福作业为纽带,家庭、学校、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家校社三位一体,同心同行,从而实现多主体的多学共赢。

孩子们生活在学校之中,又生活在家庭、社区之中。学校、家庭、社区的合作,既为学生当下的学习和成长服务,更是为了给他们一个能胜任人生多重角色、可行未来的能力。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利用好“第四教育世界”寒暑假生活,并对本学期寒假提出新的期望,学生、家长、教师、社区社会人士“多力驱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资源“多环交融”,多主体在合作过程中“多学赋能”的新形态。

仰高笃行,致远知新。14日下午,我们又走进江宁学校。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江宁学校始终以学生的差异和需求为起点,以学生全面、持续、终身发展为目标,努力创设“关怀每个孩子成长需求、激发每个孩子追求成功、引导每个孩子获得最优化发展”的教育环境。

一角一落皆教育,一墙一景皆探索。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江宁学校石泉校区虽然不大,但校园环境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

到达学校后,我们聆听了张豪校长题为《构建教师成长的“发展共同体”》的报告。江宁学校立足于增进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开放性和选择性,构建“点线面”课程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学校优化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张校用生动的案例,接地气的语言讲述了学校中层干部所面临的困境及面临这些困境的破解方法。以问题为引导,思考探索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了一支适应现代社会要求、能引领学生成长、能驾驭课程改革、善于自我反思与创新的教师队伍。

一日学习体会

世事洞明皆学问,学习无处不在,顾老师以幸福作业为抓手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进一步探索“学生组织”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互动机制。

顾老师敏锐地将帕斯卡理论中的“全息”观点与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促进人的主动发展”观结合起来,直面生命,聆听,感受学生的真实需求。

普普通通的作业,竟然也可以成为提升学生生命成长需求的法宝,“幸福作业”活动,强而有力地推动了家、校、社的合作共生发展。

表面上看不过是每日作业,但作业背后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及班级建设的运行模式。小小作业既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面镜子,也是家长参与孩子学习与生活的交流平台。

在教育活动中推进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的合作互学,反之,三方力量的联合又会进一步推进学生的学习型组织建设。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成长。

上海市江宁学校作为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园虽然不大,但很精致,绿化也非常好,园内苗木错落有致,布局层次分明,特别是教学楼楼道设计科学合理,避免学生进出拥挤。校园每个角落都很干净、整洁,学校文化氛围浓郁。

江宁学校在特色教学上花费了很大的力气,通过张校的简单介绍,学校通过跨学科学习与项目式学习的相关尝试,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上一层楼,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能力。

从知识学习,到身心健康,江宁学校秉承爱是最好的教育,在“不一定第一,但绝对唯一”的办学理念之下,让每个江宁学子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成为属于自己最亮的那颗“星”。

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面对学习管理困境,作为中层干部,按规矩办事,以诚待人,管理者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和管理举措,不断警醒、完善自己。

务实创新,健康向上。江宁学校通过思考探索专业教师发展,激发学校活力。相信学生在江宁九年的学习和生活,在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玩乐、学会创造等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成为祖国需要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阅读 62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