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所得,行有方向——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初学者
创建于2023-11-14
阅读 41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丰富乡村学生的文化生活,2023年11月9日,在副校长杨立冬的带领下,我有幸参与了民进葫芦岛市连山区基层委员会开展的送课下乡活动,这是一次求知之旅。回顾整个活动过程:示范课教学,专家评课议课、微专题讲座,连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研训部霍铁英主任的理论引领深刻独到、发人深省,使我受益匪浅。

一、遇见精彩课堂,回味无穷

        一堂堂精彩流畅、引人入胜的课堂,让人心满意足,又回味无穷。活动伊始,关晶晶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别开生动的英语课《How is the weather today?》整节课,关老师很好地贯彻了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并且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1、教师基本功扎实

        关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流畅,语音、语调纯正,教态自然大方,具有亲和力。在教学过程中,关老师精心设计,尤其是游戏环节——I do,You guess,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基于兴趣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活动。设计猜图——听读——获取信息——验证——拓展运用到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师生互动问答、生生互动问答和小组合作等课堂教学活动和任务,布置制作写一封信、搜集了解天气信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3、教学中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

        在本节课中,设计了面向不同类型学生的多种操练环节,开展了“小组合作活动”,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第二节课是王秋老师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吃透教材是根本,王老师驾驭语文课堂教学能力极强,让我感悟最深的有这几点:

    1. 诸多俊杰,引入课题

        课堂伊始,王老师出示单元导语,“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解释“俊杰”一词,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熟悉的古代“俊杰”,例如孔融、司马光、骆宾王等等,聪明的少年令孩子们崇拜,这样的引入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智趣课堂初见倪端。

2. 以读为本,循序渐进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是一篇文言文,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想,让学生熟悉文言文,亲近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读,大声地朗读,是文言文教学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法。王老师这堂课的朗读教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是有层次的。

        一是读通。先是自读,学生在预习中结合注释自己断句自主朗读,获得阅读的初体验。接着,教师范读,读准停顿,声断气连,读出韵味,理解文意。

        二是读懂。在学生读过注释的基础上,教师将主动权留给了学生,“你想提醒大家在读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师生间正是在“尝、走、诸、竞、子、信”等几个字上下力气,教学在难点和关键处着力,效果显著。之后的解释意思环节,讲故事环节,王老师针对学生的解释从直译到加工,提倡想象、创意、灵活,这既打开了学生思路,也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经验,课堂现场非常出彩。

    3.关键字词教学,彰显教学智慧

        这节课上,王教师抓住“不动”与“动”所做的文章,“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让学生体会文言文词语的精确,体会到主角与众人的不同,也把目光聚焦到主角身上。再是质疑。“王戎真的是不动吗?”这个问题真妙!学生一下子“动了”,想象和思维被激活,原来,王戎不动的是身体,动的是目光,那是因为王戎善于发现细节,细心观察;动的是脑筋,那是因为王戎乐于思考,细究深思。——原来,诸儿所“看”,仅仅是“李树多子折枝”,眼里只有“李子”;而王戎所“看”,是“李树生在道边”,所思,是“因何还能多子折枝”?所得,是“此必苦李”,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慢慢开阔。

        我觉得,这节简洁丰厚的文言文教学课,学完之后,孩子们从此爱上文言文。

二、遇见专家点拨,引领专业成长

        霍铁英主任作了《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的专题讲座,霍主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1.基于单元视角下的教学;2.实施“教学评”一致的教学;3.教材的教学化处理,分析了当前的教学状态。随后,她又以教学实例分享了语文课的教学策略,一是吃透课标要求,“用对教材”;二是坚持学为中心,“用活教材”;三是践行系统反思,“用深教材”。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听了专家的讲解后,反思中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补足短板、努力践行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亲身体验,多创新自己的亮点,真正做到“用对、用活、用深”教材。

        为期半天的送教下乡活动,我收获满满。心存感激,感谢专家的高屋建瓴,感谢优秀教师们的精彩课程,感谢组织者的精心安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之路漫漫,我会坚定目标、不断努力、奋力前行!

     

阅读 41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