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至13日,湖北省省2023年“湖北好课堂”高中物理教学展评活动在武汉市举行,武汉市吴家山中学青年物理教师黄子恒代表武汉市参赛,执教《氢原子光谱和玻尔原子模型》一课,经过现场讲课和团队说课两轮展示,受到评委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荣获省一等奖。
黄老师带领学生经历了玻尔原子理论的建立和验证的过程,体会建构模型分析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形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思维习惯,通过讲授、演示、合作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物理知识的形成和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一、科学设计教学流程由易到难层层突破
新课引入视觉极其震撼,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想去揭示黑色火焰的奥秘。然后回顾物理学史,从中国的墨子、道尔顿、汤姆森、卢瑟福对展示了各个时期对结构的认识,引出经典理论遇到的困难,让学生作出选择。引发学生思考,经过讨论交流形成理论探究的方案并完成检验,最后首尾呼应,用所学理论解释新课引入的问题,学以致用,科学合理的达成了核心素养目标。
二、通过科学探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经典理论和事实现象的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启发学生思考科学问题,进一步讨论出探究方案,让学生计算氢光谱的波长,再和氢原子光谱对比,用玻尔理论推导巴尔末公式和由实验得出的巴尔末公式对比,验证了玻尔理论的正确性,在这个过程学生经过了推理论证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黄老师带领学生经过卢瑟福的合适结构模型,那么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氢原子光谱分离的事实,再提出新的理论,再通过对氢原子光谱和巴尔莫公式的推导验证的理论的科学性,再通过它无法解释较复杂的原子在展示出了玻尔理论的局限,然后告诉大家更精确的理论还等着我们去探索,就像密立根所说的一样,科学靠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实践,一条是理论。有时候理论走在前面,有时候实践走在前面,两条腿同时走,我们科学才能发展。
三、创设情境,巧妙设问发展思维。
黄老师针对教学目标设置恰当的问题层层设问,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就向学习目标前进一步,通过一系列问题和对问题的解答,促进学生自然而然的达到学习目标,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黄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关注个体差异,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方案时,积极热情的给学生指导,学生回答的问题也给予恰当的点评和鼓励,使学生收获成功的愉悦,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和享受合作的成果。
四、物理学史丰富课堂教学、发展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黄老师介绍物质结构的历史时,重点介绍了中国文化,不仅增加了这节课的人文素养,也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这些物理学史也告诉同学们,人类对科学的探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曲折向前的物理学史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够得到真理,培养学生的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
好课“精”从磨砺出,名师“优”从课堂来。经历了一次次的打磨,一遍遍地锤炼,才有了赛场上一帧帧精彩的画面。本次好课堂展示,不仅为执教老师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示风采、超越自我的机会,也为其他教师创设了观摩学习、博采众长、研讨交流的平台,有效地促进高中物理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