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记罗湖区“领鹰工程”雏鹰计划优秀中青年干部教育执行力提升班北京研修第二日

cicizhang
创建于2023-11-13
阅读 103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1月13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社会学系讲师冯若谷老师,以“公共演讲:理念与路径”为主题,为雏鹰班学员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公共演讲能力提升课。

冯若谷老师以口语传播理论作为核心理念和实践依据,针对学习者在公共演讲实践中的问题和困境,为演讲者提供焦虑脱敏与风格塑形的系统化解决方案。他通过风趣幽默的案例分析了口语传播的两个关键特性——被动受控的传播、多元符号的交叠,揭示了提升口语传播能力的底层逻辑。冯老师聚焦于口语传播的三个阶段“佩服、 说服、舒服”,与老师们分享了做包容性、相关性和有用性强的演讲方法,从而充分发挥个人领导力。

冯若谷博士用风趣的语言和幽默的案例深入浅出,针对“佩服·说服·舒服”三个公共演讲中的难题提出解决策略,我们可以通过找到公众演讲焦虑的原因从而克服焦虑感,寻找独特的演讲风格,把握内容与个人气质风格特点,让两者相互补充,同时聚焦受众中心,提高表达者信度,以价值为中心,使表达效果梯度进阶。这场讲座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口头语言表达的巨大影响力,引起了我们在行政管理中的沟通和学科教学中的表达等多方面的思考。(凤光小学 聂坤元)

冯若谷老师从口语传播的“被动受控的传播”和“多元符号的交叠”两个特点出发,以生动的生活事例为例,充分展现了口语表达的重要性。他指出,口语表达的关键在于 “佩服、说服、舒服”,唯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与学员们分享了“聚焦关切与关注、改变受众的态度与行动、焦虑脱敏与风格形塑” 三种方法,来解决相应的问题。通过课程学习,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理性步骤的过程习得公共演讲的能力,也能通过个性化的感受与体会参透口语传播背后的美感。(南湖小学 朱贝贝)

如何演讲时不紧张,如何让演讲更吸引人,今天上午听了冯若谷老师的讲述和示范,受益匪浅。聚焦关切与关注、改变受众的态度与行动、焦虑脱敏与风格塑形,实实在在的方法,不仅让我们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站在黄金分割点、垫话处理、异步性法则、眼神的实虚、去掉非理性的负面暗示等等,这些应对演讲焦虑的方法值得使用。(泰宁小学 张楚芳)

演讲是非常重要的沟通能力,是我们表达想法、链接情感、引发共鸣的途径。好的演讲是怎样的?演讲者如何准备一场精彩的演讲?今天冯老师给了我们绝佳的示范:从具体案例入手,以传播学理念为支撑,帮我们克服演讲焦虑、赢得公众演讲的信心,对我们日后教学和开展行政管理工作非常有帮助。(罗湖外语学校 卫然) 

久负盛名的美国演说家卡耐基曾说:“演讲绝不是上帝给予少数人的特别的才能。”但也不是无从摘取的高岭之花。我们时常认为演说能力的提升来源于不断地磨炼与实践,但是今天冯若谷博士的讲座基于口语传播的系统理论,强调了口语传播与个人领导力的关系,揭示了演讲活动的底层逻辑和限制因素,结合生活中的种种具体事例,从“佩服 说服 舒服”三个阶段阐述了演讲的具体方法,对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有很重要的实践价值。(莲南小学 刘柳迪)

罗湖高级中学的刘为华老师对上午的课进行了总结:冯教授今天的课将演讲和传播方面深奥的理论融入了生动的生活案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给我们了非常多的启发。“佩服、说服和舒服”的演讲技巧的讲解,让我们心服、口服外加佩服,收获颇丰,也非常希望今后有机会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进行尝试和学习。

下午,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付晓洁,给大家带来了讲座漫谈《五育并举背景下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学员聂坤元老师进行专家介绍:付晓洁,北京市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国培专家,北京市督学校长,清华大学教育博士(EDD)联合导师。

讲座伊始,付校长基于自身的成长、教学、管理经验和反思,就“五育并举”给老师们抛出了几个问题,1.什么是五育融合?2.为什么需要五育融合?3. 如何通过五育融合,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讲座的过程中,付校长将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娓娓道来,和大家共享。他认为,五育融合是国家的需要,育人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五育融合是育人的假设 、育人阶段 、育人实践 、育人理念 和育人思维。想要通过五育融合,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就需要突出整体、突出融合、突出过程、突出机制、突出主体、突出实验、突出课堂。

接下来,付校长就“课程改革如何落地”这一问题,给出了深入浅出的讲授。他认为学校变革的聚焦点是教师、课程和教学。围绕课堂教学,发展好每一个老师,才是关注课改落地的核心。课堂教学本质,一定是要回到原点 找到初心,回归根本。在课堂教学中要首先找到教学的起点,那就是学生的起点和问题和错误,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离开课堂时,他们的变化、成长、发展已经发生,这才是理想的教学初心所在。

来自星园学校的谢韩亚妮老师与付校长进行了互动,付校长向我们分享了他的著作《中小学教师知识共享研究》,也同时用澳大利亚未来研究委员会主席埃利雅德的话鼓励我们:“大家都是教育工作者,未来不是一个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创造出来的;走出这条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

最后,翠园文锦中学的廖志辉老师进行学习总结,他说:付校长结合自己25年校长的经历和积累,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我们分享了他自己独特而深刻的教育实践与思考。付校长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个层次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我们应该如何通过五育融合,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谈到如何关注改革落地时,付校长提醒我们要回归原点,回到课堂,回归初心。教育改革要聚焦教师,聚焦课程,聚焦教学三大变量。尤其是要关注教师,因为教师是第一变量,学生上什么学校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遇到什么样的老师。

关注教师就要狠抓教学能力提升,建构有意义的课堂,让老师有教的逻辑,教的行为,教的意识,教的味道。短短三小时的课,让我们思考良多,收获满满。

文字/图片/编辑:

雏鹰班第二、三小组:

张楚芳、卫然、刘柳迪、聂坤元、朱贝贝、刘为华、张琳、廖志辉、张玺、熊蔚

阅读 103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