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1日昆明市余晶地理名师工作室应昆明市官渡区北培毓秀高级中学的邀请,前往北培毓秀高级中学开展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本次活动由北培毓秀高中地理冉如华老师和余晶名师工作室学员昆十七中刁培钦老师的同课异构课堂展示,本次课堂展示的教学内容为鲁教版选择性必修一《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余晶老师担任评课专家,来自昆明、石林、东川、禄劝、玉溪的云南省名师工作坊学员以及昆明市、官渡区的工作室学员和北培毓秀高级中学全体文科教师参与到本次活动。
一、课堂展示现风采
第一节课由北培毓秀高级中学地理教师冉老师执教高二(2)班的同学们为大家进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的课例展示。冉老师的课堂语言精炼自然,拓展延伸丰富,在课堂中巧用学校门口的“马料河”以及滇池海埂大坝的图片导入课堂,让同学们自主辨别陆地水体的类型,新课展示环节以问题驱动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落实知识可视化。
同时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探究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能够让同学们整节课都聚精会神、全身心的投入到地理学习中来。冉老师以点带练,让学生对每一种水体补给方式有比较深刻的认知,同学们互帮互助,积极合作,认真探究,在课堂中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整堂课紧紧围绕教材重难点以及新课标对于本节课的目标设立来展开。知识点落实到位,重点归纳完整,学生也积极的参与到了课堂教学活动。
第二堂课由余晶名师工作室的刁培钦老师进行展示,刁老师利用古诗词进行情境导入:大江东去浪淘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等千古流传的诗句来启发思考,引出陆地水体及其流向影响因素,引导同学们既直观又新颖地辨别出了陆地水体的各个类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刁老师精心设计课堂任务单并秉承着“一案到底”的教学原则,利用“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互补给”,注重课堂深度探究,将课标以案例的方式带领学生解读,让学生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做题能力,也深刻理解本节课的课标要求。
什么原因导致洞里萨湖水位变化特点呢?刁老师利用遥感地图、气温降水折线图让学生观察其变化,根据同学们回答加以引导,总结得出水位季节变化特点,规范学生答题用语。
刁老师以活跃的思维,清晰的思路,展现了同一堂课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把课标要求细化落实到每一个知识点中,注重学生的自我思考、小组探究以及自主学习,学习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了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问题设置巧妙,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新的教学思路。
二、课后总结有所思
课程结束之后,两位老师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阐述,冉老师按照课本教学顺序,对本堂课进行活动式教学,利用小组活动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思维的引导,答案的规范,引领学生前进。刁老师针对新教材,新高考的逻辑设计,将真题转化为教学资源,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降速提质,给学生一个好的课堂体验。
之后北培毓秀高级中学杨校长和余老师做了总结,提出了关于一堂好课的生成性,杨校长激励青年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勤勉,备学生,备教材,备学情,做到有备而来。
余晶老师提到一节好课,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1.材料要学会裁剪;2.要注重课堂深度,课标的生动转化;3.学会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4.注重教学反思。教学思路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老师要注重问题式教学,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并且要创设和教学密切相关的情景有助于学生思考。最后在学生的主体 作用下亲自动手去做,动脑去思考,动嘴去表达。要针对学生学情和学习内容创设情境,贴近生活,一案到底,注重课程教学的深度挖掘,不断激发学生的项目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最后,余老师感谢上课老师的精彩展示,评课老师的深刻点评,让我们在每一次的教研中收获、成长。
最后杨校长聘请余晶老师为北培毓秀高级中学地理教学指导老师,为该校地理教学工作后续发展添砖加瓦!
“保剑锋冲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于教师而言,站稳课堂,上好课是永恒和也是最基础的要求,然而好课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深化课堂研究力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师智慧分享,促进教师共同成长是本次活动的最大意义之处。通过两堂高质量的课例展示,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非常好地演示,课后深入、具体的评课让我们清晰地知道了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在工作室的平台引领下,在余老师的带领下,工作室学员们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自己的教学路上走的更加坚定,更加扎实。
策划:昆明市初中地理余晶名师工作室
撰稿:刁培钦
审稿:邓 丽
终审:余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