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外有什么
火箭发射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星星一闪一闪的
每当孩子们抬头仰望天空时
是否梦想着能在太空中飞翔
美好的梦想让我们的探秘之旅启航.……
自从进行了自制小火箭发射的小实验后,小朋友们对发射失败的“火箭”念念不忘。
“老师,火箭为什么没有飞上天呀?”
“老师,你会造一个会飞的火箭吗?”
根据孩子们的表述,我们就上次火箭发射失败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你们觉得火箭为什么没有发射?”
桐桐:“我们的力气太小了,捏不动。”
昕昕:“瓶子有点硬。”
秋实:“我摁不动呀!”
言嘉:“我长大了力气大了才能发射。”
…………
《指南》指出: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参考小朋友们的讨论,我们发现孩子们的问题集中在两个点上:
1.瓶子很硬。
2.力气不够。
❓瓶子太硬怎么办
要解决瓶子的问题就需要找较软的瓶子,针对这个问题,小朋友们先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小瓶子软。”
“看起来可乐瓶子软。”
“圆圆的瓶子比较软。”
找来不同的瓶子我们来试一试吧!
经过小朋友们的试验,大家给自己认为较软的瓶子画圈投票,投票结果显示,小朋友们认为较软的瓶子是矿泉水瓶和可乐瓶。
老师有话说:小朋友们看到瓶子后,先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设想,再通过亲手体验感受瓶子的软硬程度,最终根据自己的体验给自己认为软的瓶子投票。设想—实验—得出结论,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着探究与实验的方法。
❓力气太小怎么办
请爸爸妈妈带来矿泉水瓶后,老师在瓶盖上钻一个洞,放上吸管火箭,小朋友们又一次进行了尝试。
大部分小朋友依旧用捏的方式让火箭发射,却没有成功。
🧑🏫:“小朋友们,你们可以试试其他的方法呀!不一定用捏的,用小拳头或者用手掌拍一拍、砸一砸都可以呀!”
小朋友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这次,有几位小朋友成功了。
德嘉先把矿泉水瓶火箭放在桌子上,然后两只手都放在瓶子上,同时往下使劲一按,瓶子变瘪了,火箭飞出了好远,德嘉开心极了。
在小朋友们尝试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华华的“火箭发射方式”跟其他小朋友的不同,她用胳膊肘使劲地压住瓶子,火箭也能发射。
禾禾还有源源的火箭发射方式也不同,他们先用一只手摁住瓶口处,右手握成小拳头用力拍打一下瓶身,这样火箭就发射了。
旁边的小朋友们也用其他小朋友的方法试了试,火箭陆陆续续地发射成功了。
❓再遇问题
但是还有几位小朋友的火箭依旧没有发射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桐桐:“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火箭没有发射成功。”
源源:“我们看一看他们的瓶子。”
小朋友们把自己的瓶子和这些能发射火箭的的小瓶子放在一起,仔细观察。
晗晗:“这个瓶盖上的洞比我的大一些。”
诗桐:“我拿的这个也大。”
🧑🏫:“你们可以把自己的小吸管放进他们的瓶子里试一试。”
晗晗:“我的火箭发射了。”
小朋友们请老师帮忙,把瓶盖上面的小孔用剪刀钻了一个更大的洞,终于大家的火箭都成功发射了!
老师有话说:孩子们通过对比、观察、实验确定了瓶盖上洞的大小会影响火箭的发射,当洞太小,吸管就会被卡在里面出不来,洞大一些,吸管才会被气流推出来。
❓火箭的“小帽子”
此时,我发现小朋友们的火箭出现了一个小问题:
因为瓶盖上的洞口较大,小朋友们的吸管总是掉到瓶子里,于是我向大家提出了问题:如何解决呢?
德嘉:“掉进去用力摇就出来了。”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芊墨:“可以用手捏住。”
玥桐:“可以用小夹子夹住。”
桓予和玥桐两个人合作,将小夹子夹在了小吸管上,这下吸管没有再掉下去。
这时卓浩男小朋友看到上次我们玩过的火箭:“老师,这个吸管也没有掉下去。”
这是为什么呢?
玥桐:“这个火箭纸把它卡住了。”
柠柠:“那我们也可以做一个”
柠柠的提议得到了小朋友们的赞成,大家开始制作自己火箭上的小贴纸。
很快小朋友们的小贴纸做好了,一个个小火箭有了“小帽子”稳稳地立在了瓶盖上。
老师有话说:从用手捏住过渡到用夹子夹起来,最终联系玩小火箭的经验(把贴纸粘在吸管上面),小朋友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不断产生变化,逐步完善,变得更加便捷。
🚀火箭发射
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拿着自己的小火箭到了操场,从用小手到用小脚,一个个小火箭飞了出去!
火箭发射这样一个小实验让孩子们从游戏步入了深度学习,孩子们以“火箭怎么发射出去?”这个问题为导向,测试了塑料瓶的软硬、学习如何拍打塑料瓶才能让小火箭发射的方法,不断猜测、实验、验证,最终让自己的小火箭成功发射了,真正做到了“小游戏里有大学问”。
相信这些探索经验对幼儿未来探究方法的学习、科学素养的培养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游戏至此,仍未结束
我们也将继续珍视他们的每一份好奇
支持他们的每一次探索
让孩子们的探索更加有趣、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