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岁一寒 课堂温暖—宁远县初中语文刘利平名师工作室送教活动走进宁远八中

天宇学校崔秋香
创建于2023-11-13
阅读 32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冬之美,在于含蓄与深沉;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精神,加强宁远县初中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2023年11月13日上午,宁远县初中语文刘利平名师工作室在宁远八中开展了送教活动。今天来参加活动的有我们工作室的成员,八中全体语文老师,还有其他公办、民办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师,现场有百多名教师,座无虚席!本次出席的领导与嘉宾有:永州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吴春来、教育局正科级干部欧革桂、宁远八中党委书记黄文志、宁远八中校长刘俊涛、进修学校副校长黄艳秀、教师工作股领导邓格丽。

         “教育者不是栽培的园丁,也不是造型的手,只是善待生命的生命。”活动伊始,宁远八中党委书记黄文志引用了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梅贻奇先生的话进行致辞。讲述了教育的真谛是善待生命的道理,黄校长还表达了对吴春来老师、初中语文刘利平名师工作室的感谢,对听课教师的欢迎。他强调,这次送教的活动意义非凡,不但是一次师生之间交流的好机会,还有助于提高本县语文教学的质量,最后对初中语文刘利平名师工作室表达了衷心的祝愿。

  接着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黄艳秀讲话,提出了工作室的工作理念、工作原则以及三年总规划方向,希望通过三年的努力,能为本县的教育教学做出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贡献。还要求大家知足,感恩自己的职业;知不足,去反思去对比,去取长补短;不知足,希望所有老师不断学习好的教育理念,高超的课堂技术,积极参与活动,希望名师工作室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局正科级干部欧革桂讲话,希望通过成立名师工作室,搭建教师共同研究平台,真真正正让它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教研阵地,希望工作室能发挥它的示范引领作用。欧革桂向大家提出四个要求:一是领略名师风彩、感受名师魅力;二是学习名师科学的教学观;三是学习名师教育工作的精益求精;四是学习名师对师德师魂的不断锤炼。

  “知岁一寒,又是立冬”名师工作室带头人刘利平说室外12度,室内22度,不是天气温暖,是她的心暖暖的。这份温暖来自于吴春来老师毫无犹豫的答应送教,来自于宁远八中和教育局领导们的大力支持,来自于现场自发来听课的各校语文老师。她为我们阐述了本次活动的主题: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文学之美,品味文化之魂,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通过创意表达等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一起学习:如何根据学情设计阅读情境,让学生“乐读”?如何根据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以及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会读”,如何根据审美需求唤醒生活体验,让学生“悟读”?刘利平还向我们解释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也对此次送教的吴春来老师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吴春来教师为我们带来了两堂精彩的高质量语文课:《天上的街市》、《最后一次讲演》。课堂上吴春来老师用他精湛的课堂技术,浑然天成的课堂设计引得在场观摩教师和学生连连鼓掌,可谓是妙趣纷呈,精彩不断。《天上的街市》这一堂课,吴春来老师的开场便很特别,他的课堂问题不是像往常的公开课一样通过课件出示给学生看,而是全由学生提出。以发现问题为端,创设了自由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课文预习里尽情思考、提问。他以发现的视角,引领学生抓住“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根缰绳,通过学生的提问,紧紧的抓住诗歌中“定然”和“定”的区别来分析,通过学生反复的个人读、轮读、教师读来体悟出“定然”的情感更加的积极正面,使用“定”在诗歌中情感更强烈。通过“街灯”和“明星”的相似点,引出了联想这一表现手法的特点和写诗歌时如何运用的方法。课堂中,又有学生突然提出:“牛郎织女在传说中是一年一见,为何到了诗歌里却写的是天天见?在传说中他们的生活是悲惨的,为什么在诗歌里却是幸福的?”吴老师引用了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例子,让学生们回忆小女孩点燃火柴后的景象和她真实的处境。由此,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诗人郭沫若在1922年的悲惨处境,领会到了对比这一表现手法,感受到了郭沫若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直言社会现实,而是让学生去发现去领略,可谓妙哉!

        在《最后一次讲演》这堂课中,吴老师依然以读悟文,但却做到了工具性的最大发挥,通过学生朗读第一段情绪的激动,提问“为何激动?”自然的分析出文本内容—李公朴被暗杀这一原因。明着指责反动派,点出了演讲要具有针对性。他在黑板上写了八个字:脸上有神,手中有力。便以此为原则认真对待每一个上台朗诵的同学,不敷衍做真事,讲求一“读”到底,解决问题再下台。高屋建瓴的点拨,推心置腹的勉励,翔实明确的点评……

         这两节课是浑然天成的课,不需要课前一遍又一遍的排练,也不需要去反复预设学生的答案,不用给每一个问题设上“标准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吴老师的课不流于形式,也不为了表演,纯粹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东西。我始终认为课堂不需要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形式,让学生能静下心去学习,去思考,能有所收获,这就是教师最应该追求的东西。

  名师工作室成员唐艺菡老师上了一堂语文味极为浓厚的语文课 —《水调歌头》。通过创设情景,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们跨越千年看到了曾经那个虽失意却始终豁达、积极的苏轼,体悟到了蕴含在千古名篇中的人生哲理。唐老师的课堂语文味,第一在于课文的解读清晰,情感联结自然。课堂上,她只用了四个问题,便把全词梳理清楚:一问天、二问月、三问心、四问候。紧接着联系到了苏轼的写作背景,用一张地图让学生们看到了苏轼那起起落落的一生,可这一生不是在流放便是在流放的路上的苏轼本该是无奈、惆怅,哀怨连天,但实际上的他却是豁达的把酒问青天。由此唐老师顺势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们要学习苏轼面对压力的心态。唐老师课堂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读,教师读,个人读,男生读上阙,女生读下阙。不断的读,以读入诗境,悟诗情。

  精妙的三堂课让人意犹未尽,评课环节促交流。首先由名师工作室成员刘进辉老师进行评课,他评价吴老师的课用了八个字:流转自如、浑然天成。他还用了三句话,表达对吴老师的赞美:这一堂课,读出了语文味,问出了语文魂,抓住了语文根。他说,这堂课,让他看到了一堂好的语文课该有的样子:学生有展示、有思考。老师有微笑、有韵味。

  特级教师欧咏梅在评课中引用了众多吴春来老师的金句反过来评价他:“好的教学要依托学情,逐步推进”,“语文培养目标:出口能成章,下笔能成文,走向真善美。”欧咏梅指出吴老师的课堂真真正正做到了两件事,一是对学生语言的训练,二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还评价吴老师的课堂,整堂课以学生诵读与提问为线索,穿针引线,由浅入深。吴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入手,巧妙的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进文本,将诗歌朗诵技巧、词语赏析、情感把握等学习重难点逐一击破。他又融会贯通,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里既掌握了知识点,又能感受到诗歌的美,更重要的是还提高了思考能力。课堂上孩子们积极思考、朗读、讨论。本堂课呈现出"多到学生中去、多让学生提问、多让学生展示、多让学生思考、多让学生讨论”的课堂形态,营造一种动静结合、师生和谐共生的教学氛围,展示了“五多课堂”创新成果。在场的老师和学生都亲自感受到“理想课堂”的魅力。

  最后吴春来老师,给所有老师分享了一些他的宝贵经验。他提出,作为老师一定要立足于学情真教,以学生问题为教学的起点来实现课标宏观目标。提出问题是思维生成的起点,让学生多提问题,老师跟着学生走,帮着学生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让学生走进文本、探究核心问题,以各种形式大胆表达,听说读写永不过时!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此次送教活动,为教师展示交流、互相学习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学校间优质资源的共享,达到了教师共同提升、互助成长的目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继续共思共研,“研”之有理,“研”有所得。

一审:崔秋香

二审:郑艳丽

三审:刘利平

阅读 32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