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
您好!进入春季,天气转暖,气候变化显著,也正是春季传染病高发季节。同时,学校是人群密集场所,易形成传染病的传播,为了你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为了维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现就春季传染病防控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一、春季需要关注的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接触被流感病毒污染的茶杯、玩具等,也可能发生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的鉴别:普通感冒:可由多种细菌、病毒感染导致,发热体温不高,甚至不发热。出现流涕、鼻塞和喉咙痛、咳嗽等症状。一般数天后便可痊愈。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所致。发热体温较高,通常在38℃以上,自觉发冷、全身酸痛、头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咽痛等,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他并发症,可以致命。
水痘:主要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染,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
对水痘患儿的用具等要爆晒或煮沸消毒。
手足口病:常见于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今年大龄儿童及青少年也有发病,常以发热为首发表现,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有的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头疼的症状,极少数患儿有脑、肺部严重损害而危及生命。
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和未发病的感染者均可造成传播,传染性强。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常见的症状有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等胃肠炎症状。食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接触受污染的物品都可能被感染,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也具有传染性。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常在幼儿园、小学里流行。
二、传染病预防注意事项
为确保学生的安全,学校除了做好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校园清洁消毒外,也希望各位家长督促提醒您的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对于晨检中或在校期间发现体温在37.3℃以上、或有咳嗽、出疹、呕吐、腹汇等其它症状的学生,请家长及时接回,并到正规医院就诊。
2.在家注意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发热、出疹、头痛、乏力、腮腺肿痛、呕吐、腹泻等现象,请先不要来学校,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班主任,便于学校做好相关防病工作。同时自觉接受医院的统一安排接受检查和治疗,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如孩子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应在病愈后到医院开具证明,方可返校。
3.监督孩子学会科学洗手。餐前,便前便后,擤鼻涕、打喷嚏后,揉眼睛前,外出回家、到校后,去医院后,外出接触公共物品后,接触动物后,接触垃圾后都要及时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记住洗手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4.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物品;不与可疑患病儿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养成使用公勺公筷和分餐制的文明用餐习惯。
5.多喝白开水,不喝生水,尽量少喝有色饮料。保证足够的营养;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和热熟食品,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6.做好居家环境卫生。居室每天室内开窗通风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要经常彻底清洗孩子的玩具或其他生活学习用品,勤洗勤晒衣被。
7.接种疫苗是保护孩子远离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家长可以本着“知情、自费、自愿”的原则到附近的预防接种门诊为孩子接种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苗和流感疫苗等。其中,流感疫苗的保护时间大致为一年,因此建议每年都接种当年的流感疫苗。
传染病防控工作与孩子健康息息相关,请不要恐慌,也不要害怕,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最后,祝您及您的家人身体健康,生活幸福!